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及教育对策--以江苏大学为例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7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综述 | 第12页 |
·关于大学生就业实证分析综述 | 第12-13页 |
·关于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综述 | 第13页 |
·关于大学生就业对策分析综述 | 第13-14页 |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专著分析综述 | 第14页 |
·关于国外研究分析综述 | 第14-15页 |
·本文研究的意义 | 第15页 |
·本文研究的目标 | 第15-17页 |
第2章 我国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 | 第17-25页 |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下的大学生就业状况 | 第17-18页 |
·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 | 第18-20页 |
·我国大学生就业总体状况 | 第18-19页 |
·我国大学生男女就业基本状况 | 第19-20页 |
·我国大学生就业方式 | 第20页 |
·我国大学生就业特点 | 第20-21页 |
·我国大学生就业地区特点 | 第20-21页 |
·我国大学生不同专业就业特点 | 第21页 |
·我国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 第21-25页 |
·社会需求方面的影响 | 第22页 |
·社会供给方面的影响 | 第22-23页 |
·社会文化方面的影响 | 第23页 |
·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影响 | 第23-25页 |
第3章 调查分析 | 第25-34页 |
·问卷调查 | 第25-26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 第25页 |
·本文样本情况 | 第25-26页 |
·本文问卷调查的设置 | 第26页 |
·本文研究变量的确定 | 第26页 |
·调查对象的人口学变量 | 第26-27页 |
·调查对象在校情况 | 第27-30页 |
·学习情况 | 第27-28页 |
·外语水平 | 第28页 |
·获奖情况 | 第28-29页 |
·在校任职情况 | 第29-30页 |
·调查对象工作实习情况 | 第30-31页 |
·调查对象基本就业情况 | 第31-34页 |
·毕业前的就业目标 | 第31页 |
·目前就业情况 | 第31-32页 |
·收入情况 | 第32页 |
·工作地区 | 第32-34页 |
第4章 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 第34-55页 |
·就业单位的影响因素 | 第34-42页 |
·就业单位与专业的关系 | 第34页 |
·实习单位与就业的关系 | 第34-35页 |
·实际就业单位与就业目标的关系 | 第35-36页 |
·父亲教育程度与子女就业的关系 | 第36页 |
·父母的职业与子女职业的关系 | 第36页 |
·同辈群体与就业单位选择的关系 | 第36-38页 |
·气质类型与就业单位的关系 | 第38-42页 |
·收入的影响因素 | 第42-49页 |
·收入情况与专业的关系 | 第43页 |
·收入情况与性别的关系 | 第43页 |
·收入情况与就业单位的关系 | 第43-44页 |
·收入情况与就业地区的关系 | 第44-45页 |
·收入情况与工作经验的关系 | 第45-46页 |
·收入情况与专业成绩的关系 | 第46页 |
·收入情况与外语水平的关系 | 第46-47页 |
·收入情况与在校期间获奖情况的关系 | 第47页 |
·收入情况与在校任职情况的关系 | 第47-48页 |
·个人收入情况与家庭收入的关系 | 第48-49页 |
·收入情况与父母教育程度、职业的关系 | 第49页 |
·就业满意度影响因素 | 第49-51页 |
·专业对就业满意度的影响 | 第49-50页 |
·各就业单位毕业生对满意程度的影响 | 第50-51页 |
·社会网络的影响因素 | 第51-53页 |
·政策的影响因素 | 第53-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教育对策 | 第55-66页 |
·社会关怀,促进就业 | 第55-56页 |
·国家出台政策,激励就业 | 第55-56页 |
·借鉴国外法规,保障就业 | 第56页 |
·提升素质,应对竞争 | 第56-58页 |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 第57页 |
·培养良好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 第57-58页 |
·强化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 第58页 |
·心理准备,衔接社会 | 第58-62页 |
·加强学校个案工作,构建社会支持网络 | 第59-60页 |
·建立学校小组工作,开展朋辈辅导活动 | 第60-61页 |
·创建社区式学校,丰富学生社团活动 | 第61-62页 |
·专业优化,切合实际 | 第62-64页 |
·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 第62-63页 |
·合理配置与优化学校资源 | 第63-64页 |
·教学创新,拓展实践 | 第64-66页 |
·完善教学方法 | 第64页 |
·注重职业生涯的教育 | 第64-66页 |
结语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附录 | 第70-74页 |
问卷 | 第70-74页 |
在学期间论文发表目录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