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一、引言 | 第10-13页 |
(一) 问题缘起 | 第10-11页 |
(二)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三)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一)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1. 物理概念 | 第13页 |
2. 生成性教学 | 第13-14页 |
3. 物理教学设计策略 | 第14页 |
(二) 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1.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2.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5-17页 |
三、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17-18页 |
(二)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第18页 |
(三)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18-19页 |
四、高中物理概念生成性教学的相关探讨 | 第19-24页 |
(一) 高中物理概念生成性教学特征 | 第19-20页 |
1. 参与性 | 第19页 |
2. 非线性 | 第19页 |
3. 创造性 | 第19-20页 |
4. 开放性 | 第20页 |
(二) 高中物理概念生成性教学设计原则 | 第20-23页 |
1. 目标生成性原则 | 第21页 |
2. 内容生成性原则 | 第21页 |
3. 方法生成性原则 | 第21-22页 |
4. 情境生成性原则 | 第22页 |
5. 过程生成性原则 | 第22页 |
6. 评价生成性原则 | 第22-23页 |
(三) 高中物理概念生成性教学策略 | 第23-24页 |
1. 预设-生成相统一策略 | 第23页 |
2. 环节-互动相促进策略 | 第23页 |
3. 问题-生成相激发策略 | 第23页 |
4. 分析-类比相借鉴策略 | 第23-24页 |
五、高中物理概念生成性教学设计案例 | 第24-46页 |
实例一:第一章第一节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 第24-30页 |
实例二:第一章第五节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 第30-35页 |
实例三:第二章第五节 自由落体运动 | 第35-42页 |
实例四:第五章第四节(第1课时)圆周运动 | 第42-46页 |
六、研究结论与运用建议 | 第46-48页 |
(一) 研究结论 | 第46-47页 |
(二) 运用建议 | 第47-48页 |
七、研究反思与展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