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物理论文

高一物理概念生成性教学设计策略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一、引言第10-13页
    (一) 问题缘起第10-11页
    (二)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第11-12页
        1. 研究目的第11页
        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三)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2-13页
        1. 研究内容第12页
        2. 研究方法第12-13页
二、文献综述第13-17页
    (一) 相关概念界定第13-14页
        1. 物理概念第13页
        2. 生成性教学第13-14页
        3. 物理教学设计策略第14页
    (二) 研究综述第14-17页
        1. 国内相关研究第14-15页
        2. 国外相关研究第15-17页
三、理论基础第17-19页
    (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17-18页
    (二)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第18页
    (三) 最近发展区理论第18-19页
四、高中物理概念生成性教学的相关探讨第19-24页
    (一) 高中物理概念生成性教学特征第19-20页
        1. 参与性第19页
        2. 非线性第19页
        3. 创造性第19-20页
        4. 开放性第20页
    (二) 高中物理概念生成性教学设计原则第20-23页
        1. 目标生成性原则第21页
        2. 内容生成性原则第21页
        3. 方法生成性原则第21-22页
        4. 情境生成性原则第22页
        5. 过程生成性原则第22页
        6. 评价生成性原则第22-23页
    (三) 高中物理概念生成性教学策略第23-24页
        1. 预设-生成相统一策略第23页
        2. 环节-互动相促进策略第23页
        3. 问题-生成相激发策略第23页
        4. 分析-类比相借鉴策略第23-24页
五、高中物理概念生成性教学设计案例第24-46页
    实例一:第一章第一节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第24-30页
    实例二:第一章第五节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第30-35页
    实例三:第二章第五节 自由落体运动第35-42页
    实例四:第五章第四节(第1课时)圆周运动第42-46页
六、研究结论与运用建议第46-48页
    (一) 研究结论第46-47页
    (二) 运用建议第47-48页
七、研究反思与展望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平衡计分卡的H银行绩效评价研究
下一篇:万科现金股利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