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设计制造集成的船用柴油机关键件CAM系统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 第14-15页 |
1.2 课题相关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1 CAD/CAM技术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2 特征定义技术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2.3 特征识别技术发展概况 | 第17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7-2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3.2 论文章节安排 | 第18-21页 |
第2章 CAM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21-31页 |
2.1 系统需求分析 | 第21-22页 |
2.2 CAM系统总体结构 | 第22-24页 |
2.3 系统开发流程 | 第24页 |
2.4 系统构建原理和方法 | 第24-26页 |
2.4.1 模块化设计 | 第25页 |
2.4.2 面向对象设计 | 第25-26页 |
2.5 系统开发支撑技术 | 第26-29页 |
2.5.1 NX二次开发技术 | 第26-28页 |
2.5.2 MBD技术 | 第28-2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3章 船用柴油机关键件特征定义及识别技术研究 | 第31-50页 |
3.1 船用柴油机关键件加工特征定义 | 第31-40页 |
3.1.1 相关概念 | 第31-32页 |
3.1.2 加工特征定义 | 第32-33页 |
3.1.3 特征信息模型 | 第33-36页 |
3.1.4 基于图的特征描述子及工序模型建模 | 第36-38页 |
3.1.5 关键件加工特征分类 | 第38-39页 |
3.1.6 PAG的生成步骤 | 第39-40页 |
3.2 船用柴油机关键件加工特征识别 | 第40-49页 |
3.2.1 特征信息模型的相似性比较 | 第41-42页 |
3.2.2 基于VF2算法的子图同构 | 第42-45页 |
3.2.3 识别结果后处理 | 第45-46页 |
3.2.4 特征识别实例 | 第46-4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基于特征的船用柴油机关键件加工技术研究 | 第50-64页 |
4.1 数控加工模块数据源 | 第50-51页 |
4.2 基于加工特征的刀轨规划 | 第51-60页 |
4.2.1 NX/CAM概述 | 第51-52页 |
4.2.2 数控工艺模板集构建 | 第52-60页 |
4.3 后置处理与加工仿真 | 第60-63页 |
4.3.1 后置处理概述 | 第60页 |
4.3.2 后处理定制需求 | 第60-61页 |
4.3.3 后处理定制实例 | 第61-62页 |
4.3.4 加工仿真 | 第62-6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5章 CAM原型系统实现 | 第64-72页 |
5.1 系统简介 | 第64页 |
5.2 系统工作流程及数据流动 | 第64-65页 |
5.3 系统主界面 | 第65-66页 |
5.4 系统操作流程 | 第66-7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课题研究总结 | 第72页 |
进一步工作展望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