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意象理论的黟县南屏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研究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0页 |
1.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1.1.1 历史文化名村 | 第14页 |
1.1.2 意象理论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5-20页 |
1.2.1 国内外对历史文化名村的研究 | 第15-18页 |
1.2.2 国内外对意象理论的研究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引言 | 第20-24页 |
2.1 研究背景 | 第20页 |
2.2 研究目的 | 第20-21页 |
2.3 研究意义 | 第21页 |
2.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1-23页 |
2.4.1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2.4.2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2.5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历史文化名村的意象元素 | 第24-35页 |
3.1 道路 | 第25-26页 |
3.2 边界 | 第26-29页 |
3.3 区域 | 第29-30页 |
3.4 节点 | 第30-33页 |
3.5 标志物 | 第33-35页 |
第四章 南屏村的意象元素 | 第35-50页 |
4.1 南屏村历史文化名村概况 | 第35-39页 |
4.1.1 村落概况 | 第35-36页 |
4.1.2 历史沿革与行政建制 | 第36-37页 |
4.1.3 选址与格局 | 第37-38页 |
4.1.4 传统建筑 | 第38-39页 |
4.2 南屏村意象元素解读 | 第39-50页 |
4.2.1 道路 | 第39-40页 |
4.2.2 边界 | 第40-42页 |
4.2.3 区域 | 第42-44页 |
4.2.4 节点 | 第44-48页 |
4.2.5 标志物 | 第48-50页 |
第五章 基于意象理论的南屏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 | 第50-61页 |
5.1 规划原则 | 第50页 |
5.1.1 真实性 | 第50页 |
5.1.2 完整性 | 第50页 |
5.1.3 延续性 | 第50页 |
5.2 存在的问题 | 第50-52页 |
5.3 南屏村意象元素的优化策略 | 第52-55页 |
5.3.1 延续道路的特色性 | 第52页 |
5.3.2 保护边界的完整性 | 第52-53页 |
5.3.3 加强区域的关联性 | 第53页 |
5.3.4 提升节点的可达性 | 第53-54页 |
5.3.5 突出标志物的识别性 | 第54-55页 |
5.4 意象元素保护措施 | 第55-61页 |
5.4.1 道路元素保护措施 | 第55-56页 |
5.4.2 边界元素保护措施 | 第56-58页 |
5.4.3 区域元素保护措施 | 第58-59页 |
5.4.4 节点元素保护措施 | 第59-60页 |
5.4.5 标志物元素保护措施 | 第60-6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作者简介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