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地学论文--环境水文学论文

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河流生态环境流量确定方法及其应用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21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第10-17页
        1.2.1 生态环境流量确定方法第10-14页
        1.2.2 基于生态环境流量的水资源管理第14-16页
        1.2.3 相关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第16-17页
    1.3 论文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第17-21页
        1.3.1 研究思路第17-18页
        1.3.2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3.3 技术路线第19-21页
第2章 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河流水文-生态-社会耦合特性第21-33页
    2.1 概述第21页
    2.2 水文演变及生态环境、社会经济需水特点第21-24页
        2.2.1 水文时空演变特点第21-22页
        2.2.2 河流生态环境及其需水特点第22-23页
        2.2.3 流域社会经济及其需水特点第23-24页
    2.3 基于时空过程耦合的水资源竞争与协调第24-30页
        2.3.1 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需水的双侧弹性第24-26页
        2.3.2 需水过程的季节性冲突与协同第26-28页
        2.3.3 生活生产生态需水的多目标均衡第28-29页
        2.3.4 变化环境下的适应性管理第29-30页
    2.4 河流生态环境流量的特殊性及面临的问题第30-32页
        2.4.1 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河流生态环境流量确定的特殊性第30-31页
        2.4.2 河流生态环境流量保障面临的问题第31-32页
    2.5 小结第32-33页
第3章 河流生态环境流量确定的整体法HEFASS第33-55页
    3.1 概述第33页
    3.2 整体法内涵及原则第33-36页
        3.2.1 整体法的内涵第33-34页
        3.2.2 自下而上的整体法第34-35页
        3.2.3 自上而下的整体法第35-36页
    3.3 HEFASS法的总体设计第36-41页
        3.3.1 HEFASS法的结构第36页
        3.3.2 HEFASS法的模块第36-39页
        3.3.3 HEFASS法的评价流程第39-41页
    3.4 HEFASS法的方法体系第41-52页
        3.4.1 生态环境现状及目标分析第41-43页
        3.4.2 基于水文模拟的生态响应分析第43-46页
        3.4.3 生态环境流量理论计算第46-50页
        3.4.4 考虑利益相关方的协调修正第50-52页
    3.5 针对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特点的改进第52-54页
        3.5.1 基于自然过程理论计算的改进第52-53页
        3.5.2 基于社会因素综合考虑的改进第53页
        3.5.3 HEFASS法的特点及适用性第53-54页
    3.6 小结第54-55页
第4章 陕西省渭河生态水文本底及响应关系分析第55-98页
    4.1 概述第55页
    4.2 研究区域概况第55-60页
        4.2.1 自然地理背景第55-56页
        4.2.2 干流及重点支流第56-59页
        4.2.3 社会经济概况第59-60页
    4.3 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状况及保护目标综合分析第60-80页
        4.3.1 水文水资源时空演变第60-69页
        4.3.2 河流生态调查评价第69-74页
        4.3.3 水环境调查评价第74-76页
        4.3.4 河流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76-79页
        4.3.5 河流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第79-80页
    4.4 生态水文本底条件模拟第80-91页
        4.4.1 分布式水文模型构建第80-87页
        4.4.2 不同情景水文过程模拟及归因分析第87-91页
    4.5 生态水文响应关系构建第91-96页
        4.5.1 综合生态水文响应关系第91-92页
        4.5.2 水生生物生态水文响应关系第92-93页
        4.5.3 河流生态水深分级指标第93-96页
    4.6 小结第96-98页
第5章 陕西省渭河干支流生态环境流量综合确定第98-135页
    5.1 概述第98页
    5.2 生态环境流量理论计算第98-118页
        5.2.1 基于渭河水生态及环境分区的生态环境断面确定第98-107页
        5.2.2 渭河干流生态环境流量理论分析第107-114页
        5.2.3 重点支流生态环境流量理论分析第114-118页
    5.3 生态环境流量达标状况第118-123页
        5.3.1 渭河干流相关断面第118-120页
        5.3.2 重点支流相关断面第120-122页
        5.3.3 大型水库第122页
        5.3.4 问题断面及原因第122-123页
    5.4 考虑利益相关方的生态环境流量协调修正第123-133页
        5.4.1 利益相关方损益分析第123-126页
        5.4.2 利益相关方圆桌会议协商第126-130页
        5.4.3 河流生态环境流量协调修正第130-133页
    5.5 小结第133-135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135-141页
    6.1 主要研究成果第135-139页
    6.2 主要创新点第139页
    6.3 研究中的不足及展望第139-141页
参考文献第141-154页
致谢第154-156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56-158页

论文共1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硬质膜层应力演化规律及失效机制研究
下一篇:基于案例推理与知识推送的智能化变型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