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0页 |
1.1 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概况 | 第11-19页 |
1.1.1 慢性乙型肝炎 | 第11-12页 |
1.1.2 乙型肝炎铁代谢紊乱的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1.3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 | 第13-15页 |
1.1.4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 第15-19页 |
1.2 芪珠方的研究概况 | 第19-30页 |
1.2.1 芪珠方的来源及构成 | 第19-20页 |
1.2.2 芪珠方抗肝纤维化体外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1.2.3 芪珠方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1.2.4 芪珠方中各味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 第22-25页 |
1.2.5 芪珠方中有效单体黄芪甲苷的研究进展 | 第25-30页 |
第二章 芪珠方对小鼠肝铁代谢紊乱所致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 | 第30-41页 |
2.1 前言 | 第30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30-31页 |
2.2.1 实验动物 | 第30页 |
2.2.2 实验药物与试剂 | 第30-31页 |
2.2.3 实验仪器 | 第31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31-33页 |
2.3.1 芪珠方水提液的制备 | 第31页 |
2.3.2 分组与建模、给药 | 第31-32页 |
2.3.3 指标检测 | 第32页 |
2.3.4 小鼠血清铁、TIBC、ALT、AST、T-BIL、MDA和GSH检测 | 第32页 |
2.3.5 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肝脏组织纤维化程度 | 第32页 |
2.3.6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蛋白硝化的表达 | 第32-33页 |
2.3.7 TUNEL染色法测定肝细胞凋亡 | 第33页 |
2.4 实验结果 | 第33-39页 |
2.4.1 血清铁、总铁结合力、ALT、AST、T-BIL、MDA和GSH检测 | 第33-35页 |
2.4.2 病理组织学检查 | 第35-36页 |
2.4.3 肝中铁含量的测定 | 第36-38页 |
2.4.4 免疫组化法检测蛋白硝化的表达 | 第38页 |
2.4.5 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 | 第38-39页 |
2.5 小结与讨论 | 第39-41页 |
第三章 芪珠方对铁代谢紊乱所致体外肝细胞损伤保护作用 | 第41-49页 |
3.1 前言 | 第41页 |
3.2 仪器与试药 | 第41-42页 |
3.2.2 实验材料 | 第41页 |
3.2.3 试剂 | 第41-42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42-44页 |
3.3.1 细胞培养 | 第42页 |
3.3.2 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活力 | 第42-43页 |
3.3.3 形态学方法 | 第43页 |
3.3.4 AnnexinV-FITC法测定细胞凋亡率 | 第43页 |
3.3.5 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LT、AST、T-BIL、GSH及MDA酶的测定 | 第43-44页 |
3.3.6 统计分析 | 第44页 |
3.4 实验结果 | 第44-47页 |
3.4.1 不同浓度铁右旋糖苷对HL-7702细胞活力的影响 | 第44-45页 |
3.4.2 形态学检测 | 第45页 |
3.4.3 AnnexinV-FITC法检测细胞凋亡率 | 第45-46页 |
3.4.4 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LT、AST、T-BIL、GSH及MDA的含量 | 第46-47页 |
3.5 小结与讨论 | 第47-49页 |
第四章 黄芪甲苷对小鼠肝铁代谢紊乱所致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 | 第49-58页 |
4.1 前言 | 第49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49-52页 |
4.2.1 实验动物 | 第49页 |
4.2.2 药品与材料 | 第49-50页 |
4.2.3 实验仪器 | 第50页 |
4.2.4 实验方法 | 第50页 |
4.2.5 小鼠血清铁、总铁结合力、ALT、AST、T-BIL、MDA和GSH检测 | 第50页 |
4.2.6 病理组织固定、切片及HE染色 | 第50-51页 |
4.2.7 免疫组化法检测蛋白硝化的表达 | 第51页 |
4.2.8 肝细胞凋亡的TUNEL法检测 | 第51页 |
4.2.9 统计学方法 | 第51-52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52-55页 |
4.3.1 黄芪甲苷对小鼠肝纤维化铁代谢紊乱后血清生化检查指标的影响 | 第52-53页 |
4.3.2 黄芪甲苷对铁代谢紊乱致小鼠肝组织的病理改变 | 第53页 |
4.3.3 铁代谢紊乱对小鼠肝中蛋白质硝化的影响及黄芪甲苷的干预作用 | 第53-54页 |
4.3.4 黄芪甲苷对小鼠肝纤维化铁代谢紊乱后肝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 | 第54-55页 |
4.4 讨论 | 第55-58页 |
第五章 总结及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