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6页 |
1.1 组分结构在中药制剂的开发中的重要意义 | 第14-15页 |
1.1.1 组分结构理论的提出 | 第14页 |
1.1.2 组分结构理论指导下中药制剂的开发 | 第14-15页 |
1.2 人参抗肺癌研究的初步探讨 | 第15-22页 |
1.2.1 人参皂苷成分的分类及代表性成分 | 第15-17页 |
1.2.2 红参中人参稀有皂苷及其主要酶解途径 | 第17-18页 |
1.2.3 人参皂苷抗肿瘤药效及作用机制研究 | 第18-21页 |
1.2.4 人参多糖及其抗肿瘤作用研究 | 第21-22页 |
1.3 混合胶束靶向制剂与中药组分的结合与应用 | 第22-25页 |
1.3.1 混合胶束靶向制剂的研究现状及优势 | 第22-23页 |
1.3.2 混合胶束的制备方法 | 第23-24页 |
1.3.3 混合胶束在中药中的应用及优势 | 第24-25页 |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5-26页 |
第二章 红参稀有皂苷组分的结构优化 | 第26-44页 |
2.1 人参皂苷抗肿瘤药效成分筛选 | 第26-31页 |
2.1.1 仪器与试剂 | 第26-27页 |
2.1.2 几种抗肺癌人参皂苷成分的初步筛选 | 第27-28页 |
2.1.3 红参稀有皂苷组分代表成分的确定 | 第28-31页 |
2.2 红参稀有皂苷组分的结构优化 | 第31-34页 |
2.2.1 仪器与试剂 | 第31页 |
2.2.2 比率试验设计结合MTT法筛选组分比例 | 第31-33页 |
2.2.3 非线性曲面数学模型拟合组分最优比例 | 第33-34页 |
2.3 红参稀有皂苷组分抗肿瘤药效验证 | 第34-43页 |
2.3.1 仪器及试剂 | 第34-35页 |
2.3.2 红参稀有皂苷组分的体外细胞毒性 | 第35页 |
2.3.3 红参稀有皂苷组分抑制细胞凋亡的优效性 | 第35-38页 |
2.3.4 红参稀有皂苷组分抑制细胞迁移的优效性 | 第38-40页 |
2.3.5 红参稀有皂苷组分体内药效的优效性 | 第40-4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红参稀有皂苷组分的整体性质表征及混合胶束的制备 | 第44-57页 |
3.1 红参稀有皂苷组分中各代表性成分的平衡溶解度 | 第44-47页 |
3.1.1 仪器与试剂 | 第44页 |
3.1.2 人参稀有皂苷成分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44-45页 |
3.1.3 红参稀有皂苷组分中各成分平衡溶解度的测定 | 第45-47页 |
3.2 红参稀有皂苷组分中各代表性成分的油水分配系数 | 第47-48页 |
3.2.1 仪器及试剂 | 第47页 |
3.2.2 红参稀有皂苷组分中各成分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 | 第47-48页 |
3.3 红参稀有皂苷组分中各代表性成分的相似性分析 | 第48-51页 |
3.3.1 趋势分析-向量夹角余弦函数 | 第48-50页 |
3.3.2 离散分析-欧氏距离 | 第50-51页 |
3.4 基于质量权重系数对红参稀有皂苷组分性质的整合表征 | 第51-52页 |
3.5 红参稀有皂苷组分释药单元的制备 | 第52-53页 |
3.5.1 仪器及试剂 | 第52页 |
3.5.2 红参稀有皂苷组分混合胶束的制备 | 第52-53页 |
3.6 红参稀有皂苷组分混合胶束的表征 | 第53-56页 |
3.6.1 仪器及试剂 | 第53页 |
3.6.2 红参稀有皂苷组分混合胶束载药量和包封率的检测 | 第53页 |
3.6.3 红参稀有皂苷组分混合胶束的粒径、电位检测 | 第53-55页 |
3.6.4 红参稀有皂苷组分混合胶束的形态检测 | 第55-56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红参稀有皂苷组分混合胶束注射剂的肿瘤靶向性及体内外抗肿瘤活性评价 | 第57-70页 |
4.1 红参稀有皂苷组分混合胶束对细胞摄取能力的影响 | 第57-58页 |
4.1.1 仪器及试剂 | 第57-58页 |
4.1.1.2 方法及结果 | 第57-58页 |
4.2 红参稀有皂苷组分混合胶束体内肿瘤靶向性考察 | 第58-60页 |
4.2.1 仪器及试剂 | 第58页 |
4.2.2 方法及结果 | 第58-60页 |
4.3 红参稀有皂苷组分混合胶束体外抗肿瘤药效评价 | 第60-64页 |
4.3.1 仪器及试剂 | 第60-61页 |
4.3.2 红参稀有皂苷组分混合胶束细胞毒性检测 | 第61页 |
4.3.3 红参稀有皂苷组分混合胶束对A549细胞迁移影响 | 第61-63页 |
4.3.4 红参稀有皂苷组分混合胶束对A549细胞侵袭影响 | 第63-64页 |
4.4 红参稀有皂苷组分混合胶束体内抗肿瘤药效评价 | 第64-69页 |
4.4.1 仪器及试剂 | 第64-65页 |
4.4.2 红参稀有皂苷组分混合胶束对肺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 第65-67页 |
4.4.3 HE染色检测组分红参稀有皂苷组分混合胶束对肿瘤的损伤 | 第67-6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3页 |
5.1 创新点 | 第70页 |
5.2 主要结论 | 第70-71页 |
5.3 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1页 |
致谢 | 第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