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仲裁法律规制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部分 虚假仲裁概述 | 第10-19页 |
一、虚假仲裁的概念与特征 | 第10-13页 |
(一)虚假仲裁的概念 | 第10-11页 |
(二)虚假仲裁的特征 | 第11-13页 |
二、虚假仲裁的危害 | 第13-16页 |
(一)侵害真实权利人的利益,助长社会不诚信之风气 | 第13页 |
(二)不利于仲裁制度的健康发展 | 第13-14页 |
(三)浪费司法资源 | 第14-15页 |
(四)激化社会矛盾 | 第15-16页 |
三、虚假仲裁的成因 | 第16-19页 |
(一)现行仲裁制度存在缺陷 | 第16页 |
(二)虚假仲裁法律规制不力 | 第16-17页 |
(三)社会信用体系缺失 | 第17-18页 |
(四)人类追逐利益的本性 | 第18-19页 |
第二部分 域外国家和地区类似制度比较考查 | 第19-25页 |
一、域外国家和地区类似制度主要内容 | 第19-23页 |
(一)法国类似制度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二)德国类似制度主要内容 | 第21页 |
(三)日本类似制度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四)中国澳门地区类似制度主要内容 | 第22-23页 |
二、对上述国家和地区类似制度的总结 | 第23-25页 |
第三部分 我国虚假仲裁法律规制现状 | 第25-35页 |
一、虚假仲裁法律规制和救济措施现行规定 | 第25-28页 |
(一)我国涉及虚假仲裁法律规制的主要内容 | 第25-26页 |
(二)对虚假仲裁法律规制的实践探索 | 第26-28页 |
二、我国规制虚假仲裁理论研究现状与评析 | 第28-30页 |
(一)仲裁第三人理论不符合我国国情 | 第28页 |
(二)案外人申请撤销仲裁裁决难以保障其合法权利 | 第28-29页 |
(三)案外人申请撤销仲裁裁决之诉理论符合我国国情 | 第29-30页 |
三、我国虚假仲裁法律规制的缺陷 | 第30-35页 |
(一)案例呈现案外人遭遇虚假仲裁后的维权困境 | 第30-31页 |
(二)我国规制虚假仲裁的内容存在缺陷 | 第31-35页 |
第四部分 我国虚假仲裁法律规制的完善措施 | 第35-43页 |
一、进一步明确仲裁机构对虚假仲裁的防范与治理职责 | 第35-36页 |
(一)加强对仲裁案件的立案监督 | 第35页 |
(二)严格规范仲裁庭审过程 | 第35页 |
(三)确立仲裁机构自我监督机制 | 第35-36页 |
二、将虚假仲裁作为法院主动撤销仲裁裁决的理由 | 第36-37页 |
三、构建仲裁案外人撤销仲裁裁决之诉制度 | 第37-38页 |
四、确立虚假仲裁民事责任追究机制 | 第38-39页 |
(一)虚假仲裁侵权责任构成要件 | 第38-39页 |
(二)虚假仲裁民事责任承担方式 | 第39页 |
五、针对虚假仲裁设立独立罪名 | 第39-41页 |
(一)虚假仲裁刑事责任定性 | 第40-41页 |
(二)虚假仲裁刑事责任承担方式 | 第41页 |
六、完善代理人参与虚假仲裁的刑事、行政责任规定 | 第41-43页 |
(一)将《刑法》306条的适用范围扩展到民事领域 | 第41-42页 |
(二)加大对代理人参与虚假仲裁的行政处罚力度 | 第42-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