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一、绪论 | 第11-15页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三) 研究方法与创新 | 第13-15页 |
1. 本文研究方法 | 第13页 |
2. 本文创新之处 | 第13-15页 |
二、我国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概述 | 第15-21页 |
(一) 环境公益诉讼的概述 | 第15-17页 |
1.公益诉讼的概念及其分类 | 第15-16页 |
2. 环境公益诉讼概念及特征 | 第16-17页 |
(二) 我国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 第17-21页 |
1. 具体制度及构建 | 第17-18页 |
2. 参与诉讼的模式 | 第18-19页 |
3. 诉讼案件的来源 | 第19-21页 |
三、我国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理论基础及实践需求 | 第21-29页 |
(一) 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21-23页 |
1. 公诉权能扩张的理论 | 第21-22页 |
2. 当事人适格理论扩张 | 第22页 |
3. 诉讼信托理论的发展 | 第22-23页 |
(二) 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实践需求 | 第23-24页 |
1. 传统的诉讼制度难以适应环境保护的需要 | 第23-24页 |
2. 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需要 | 第24页 |
(三) 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可行性 | 第24-29页 |
1. 制度运作在立法和司法实践的支撑 | 第24-26页 |
2. 制度运行符合检察机关的职责本质 | 第26-27页 |
3. 制度构建及运行所带来的实效价值 | 第27-29页 |
四、我国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域外借鉴 | 第29-33页 |
(一) 英美法系国家实践的考察 | 第29-30页 |
1. 英国 | 第29-30页 |
2. 美国 | 第30页 |
(二) 大陆法系的实践考察 | 第30-32页 |
1. 法国 | 第30-31页 |
2. 德国 | 第31页 |
3. 我国台湾地区 | 第31-32页 |
(三) 两大法系的实践启示 | 第32-33页 |
五、我国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主要问题 | 第33-39页 |
(一) 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主体资格问题 | 第33-35页 |
1. “公益诉讼人”地位的理论质疑 | 第33-34页 |
2. 现有诉讼主体资格制度的缺乏性 | 第34-35页 |
(二) 检方提起环境公益诉讼权利义务平衡问题 | 第35-38页 |
1. 检察机关畸高诉讼案件胜诉率 | 第35-36页 |
2. 检察机关滥用职权的高风险性 | 第36-37页 |
3. 其他主体诉讼能力相对匮乏性 | 第37-38页 |
(三) 我国检察机关启动环境公益诉讼程序问题 | 第38-39页 |
六、完善我国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议 | 第39-46页 |
(一) 完善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主体资格制度 | 第39-40页 |
1. 扩大立法范围巩固制度成果 | 第39-40页 |
2. 细化规定明确检方诉讼地位 | 第40页 |
(二) 完善检方提起环境公益诉讼权利义务平衡制度 | 第40-43页 |
1. 明确检方启动公益诉讼顺序 | 第40-41页 |
2. 明确检方提起公益诉讼原则 | 第41-43页 |
(三) 完善我国检察机关启动环境公益诉讼程序制度 | 第43-46页 |
1. 扩大公益诉讼案件线索的来源 | 第43-44页 |
2. 完善公益诉讼的相关配套制度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