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各种防治方法论文--生物防治论文

大豆疫霉生防菌的分离鉴定及生防作用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1 文献综述第13-19页
    1.1 大豆疫病发生与防治研究概况第13-17页
        1.1.1 大豆疫病症状第13-14页
        1.1.2 大豆疫病病原菌——大豆疫霉第14-15页
        1.1.3 大豆疫病发生规律第15-16页
        1.1.4 大豆疫病综合治理第16-17页
    1.2 大豆疫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第17-19页
2 引言第19-21页
3 材料与方法第21-31页
    3.1 试验材料第21-22页
        3.1.1 供试土壤材料第21页
        3.1.2 供试培养基第21页
        3.1.3 供试菌株第21-22页
        3.1.4 试验仪器第22页
    3.2 试验方法第22-31页
        3.2.1 土壤中生防细菌的分离第22-23页
            (1) 采集土壤样本第22-23页
            (2) 生防细菌的分离及纯化第23页
            (3) 生防细菌的保存第23页
        3.2.2 生防细菌的筛选第23-24页
            (1) 稀释分离法第23页
            (2) 平板对峙法第23-24页
        3.2.4 生防细菌的生长条件测定第24页
            (1) 生防菌YG-2和YG-4最适温度的测定第24页
            (2) 生防菌YG-2和YG-4最适pH的测定第24页
            (3) 生防菌YG-2和YG-4最适生长时间的测定第24页
            (4) 生防菌YG-2和YG-4对不同碳源和氮源的利用第24页
        3.2.5 生防菌生理生化测定第24-26页
        3.2.6 生防菌的分子鉴定第26-28页
            (1) 生防菌总DNA的提取第26-27页
            (2) 生防菌16SrDNA序列的扩增及系统进化树的构建第27-28页
        3.2.7 生防菌株YG-2和YG-4对不同地区大豆疫霉的抑制率第28页
        3.2.8 生防菌YG-4对不同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第28页
        3.2.9 生防菌YG-2和YG-4的防效实验第28-31页
            (1) 易感病大豆植株的种植第28-29页
            (2) 大豆疫霉侵染离体叶片第29页
            (3) 生防菌YG-2和YG-4对大豆疫霉侵染大豆植株的影响第29-31页
4 结果与分析第31-44页
    4.1 生防菌YG-2和YG-4的分离与筛选第31-32页
    4.2 温度对生防菌YG-2和YG-4生长的影响第32页
    4.3 酸碱度对生防菌YG-2和YG-4生长的影响第32-33页
    4.4 生防菌YG-2和YG-4最适生长时间的测定第33-34页
    4.5 不同碳源和氮源对生防菌YG-2和YG-4生长的影响第34-35页
        4.5.1 不同碳源和氮源对生防菌YG-2生长的影响第34页
        4.5.2 不同碳源和氮源对生防菌YG-4生长的影响第34-35页
    4.6 生防菌YG-2和YG-4的生物学特性第35-36页
        4.6.1 生防菌YG-2生理生化特性第35页
        4.6.2 生防菌YG-4生理生化特性第35-36页
    4.7 生防菌YG-2和YG-416SrDNA系统进化树的构建第36-37页
    4.8 生防菌株YG-2和YG-4对不同地区大豆疫霉的抑制率第37-39页
        4.8.1 生防菌株YG-2对不同地区大豆疫霉的抑制率第37-38页
        4.8.2 生防菌株YG-4对不同地区大豆疫霉的抑制率第38-39页
    4.9 生防菌YG-4对不同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第39-40页
    4.10 生防菌发酵液对大豆疫霉的离体防效第40-42页
    4.11 生防菌的盆栽温室防治效果第42-44页
5 讨论第44-46页
6 结论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54页
作者简介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罗伯茨绿僵菌的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系统建立的初步探究
下一篇:Upf基因在Tobamovirus属病毒侵染过程中的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