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6页 |
1.1 绿色荧光蛋白 | 第11-17页 |
1.1.1 绿色荧光蛋白的发现与荧光蛋白的发展 | 第11-12页 |
1.1.2 绿色荧光蛋白的组成构造与性质 | 第12-13页 |
1.1.3 绿色荧光蛋白的应用 | 第13-15页 |
1.1.4 表面改性绿色荧光蛋白及其应用 | 第15-17页 |
1.2 碱性磷酸酶 | 第17-21页 |
1.2.1 碱性磷酸酶 | 第17-18页 |
1.2.2 碱性磷酸酶的分类 | 第18-19页 |
1.2.3 碱性磷酸酶的应用与检测 | 第19-21页 |
1.3 基因治疗 | 第21-25页 |
1.3.1 基因治疗简介 | 第21页 |
1.3.2 核酸药物及应用 | 第21-23页 |
1.3.3 核酸运输载体及应用 | 第23-25页 |
1.4 本文构思 | 第25-26页 |
第2章 基于H_(39)GFP免标记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 | 第26-39页 |
2.1 前言 | 第26-27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27-28页 |
2.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27-28页 |
2.2.2 质粒和菌株 | 第28页 |
2.2.3 溶液配制 | 第28页 |
2.2.4 培养基配制 | 第28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8-30页 |
2.3.1 H39GFP的表达纯化 | 第28-29页 |
2.3.2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29-30页 |
2.3.3 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及抑制剂分析 | 第30页 |
2.3.4 实际样品中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检测 | 第30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0-38页 |
2.4.1 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原理 | 第30-31页 |
2.4.2 H_(39)GFP的表达纯化及表征 | 第31-32页 |
2.4.3 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的可行性验证 | 第32-33页 |
2.4.4 焦磷酸盐的检测 | 第33-34页 |
2.4.5 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及抑制剂分析 | 第34-38页 |
2.4.6 实际样品中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检测 | 第38页 |
2.5 小结 | 第38-39页 |
第3章 H_(39)GFP智能运输siRNA干扰蛋白表达 | 第39-48页 |
3.1 前言 | 第39-40页 |
3.2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40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40-43页 |
3.3.1 BHQ1标记的DNA对H_(39)GFP的荧光滴定实验 | 第40-41页 |
3.3.2 细胞培养 | 第41页 |
3.3.3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成像 | 第41-42页 |
3.3.4 蛋白免疫印迹 | 第42页 |
3.3.5 逆转录荧光实时定量PCR | 第42-43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43-47页 |
3.4.1 H_(39)GFP智能运载核酸进入细胞原理 | 第43-44页 |
3.4.2 BHQ1标记的DNA对H_(39)GFP的荧光滴定实验 | 第44页 |
3.4.3 H_(39)GFP智能运载siRNA进入细胞 | 第44-45页 |
3.4.4 H_(39)GFP智能运输siRNA干扰GAPDH蛋白的表达 | 第45-47页 |
3.5 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基于带His-tag的GFP与hemin相互作用检测凝血酶活性 | 第48-58页 |
4.1 前言 | 第48-49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9-51页 |
4.2.1 试剂与仪器 | 第49页 |
4.2.2 GFP的表达纯化 | 第49-50页 |
4.2.3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50页 |
4.2.4 实验条件优化 | 第50页 |
4.2.5 凝血酶活性检测 | 第50-51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1-57页 |
4.3.1 凝血酶活性检测原理 | 第51页 |
4.3.2 GFP的表征 | 第51-52页 |
4.3.3 凝血酶活性检测的可行性验证 | 第52-53页 |
4.3.4 优化实验条件 | 第53-56页 |
4.3.5 凝血酶活性检测 | 第56-57页 |
4.4 小结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73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