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0页 |
1.1 蛋白质定量的分类 | 第14页 |
1.2 蛋白质定量的方法 | 第14-20页 |
1.2.1 总蛋白定量 | 第14-16页 |
1.2.1.1 凯氏定氮法 | 第14-15页 |
1.2.1.2 双缩脲法 | 第15页 |
1.2.1.3 考马斯亮蓝法 | 第15-16页 |
1.2.1.4 二喹啉甲酸法 | 第16页 |
1.2.2 靶标蛋白定量 | 第16-19页 |
1.2.2.1 免疫学测定方法 | 第16-17页 |
1.2.2.2 非免疫学测定方法 | 第17-19页 |
1.2.3 活性蛋白定量 | 第19-20页 |
1.3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 | 第20-26页 |
1.3.1 表面等离子共振现象 | 第20-21页 |
1.3.2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 第21-22页 |
1.3.3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的应用领域 | 第22-24页 |
1.3.3.1 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 第23页 |
1.3.3.2 在医疗诊断中的应用 | 第23页 |
1.3.3.3 在药物筛选中的应用 | 第23-24页 |
1.3.3.4 在食品和环境安全中的应用 | 第24页 |
1.3.4 无标定量 | 第24-26页 |
1.4 目标分析物介绍 | 第26-28页 |
1.4.1 G2-EPSPS蛋白 | 第26-27页 |
1.4.2 人心肌红蛋白 | 第27-28页 |
1.5 课题提出 | 第28-30页 |
第二章 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的G2-EPSPS活性蛋白浓度绝对定量方法研究 | 第30-50页 |
2.1 仪器与试剂 | 第30-32页 |
2.1.1 仪器 | 第30-31页 |
2.1.2 试剂 | 第31-32页 |
2.2 实验内容 | 第32-37页 |
2.2.1 纯度分析 | 第32-33页 |
2.2.1.1 芯片电泳 | 第32-33页 |
2.2.1.2 高效液相凝胶排阻色谱 | 第33页 |
2.2.2 分子量与扩散系数 | 第33页 |
2.2.3 抗体偶联 | 第33-34页 |
2.2.4 芯片再生溶液筛选 | 第34页 |
2.2.5 样品制备 | 第34-35页 |
2.2.6 无标定量实验 | 第35页 |
2.2.7 测定蛋白总浓度 | 第35-36页 |
2.2.8 动力学研究 | 第36-37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7-48页 |
2.3.1 纯度结果 | 第37-38页 |
2.3.2 分子量与扩散系数 | 第38-39页 |
2.3.3 抗体偶联pH筛选 | 第39-40页 |
2.3.4 芯片再生溶液筛选 | 第40-41页 |
2.3.5 抗体偶联密度 | 第41-44页 |
2.3.6 活性浓度绝对定量 | 第44页 |
2.3.7 蛋白总浓度 | 第44-45页 |
2.3.8 方法学考察 | 第45-47页 |
2.3.8.1 重复性和再现性 | 第45-46页 |
2.3.8.2 回收率 | 第46-47页 |
2.3.9 动力学研究 | 第47-48页 |
2.4 结论 | 第48-50页 |
第三章 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的人心肌红蛋白活性浓度绝对定量方法研究 | 第50-68页 |
3.1 仪器与试剂 | 第50-52页 |
3.1.1 仪器 | 第50-51页 |
3.1.2 试剂 | 第51-52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2-56页 |
3.2.1 纯度分析 | 第52页 |
3.2.1.1 SDS-PAGE | 第52页 |
3.2.1.2 高效液相凝胶排阻色谱 | 第52页 |
3.2.2 蛋白分子量与扩散系数 | 第52页 |
3.2.3 抗体偶联 | 第52-53页 |
3.2.4 芯片再生溶液筛选 | 第53页 |
3.2.5 样品制备 | 第53页 |
3.2.6 无标定量实验 | 第53-54页 |
3.2.7 测定蛋白总浓度 | 第54-55页 |
3.2.8 动力学研究 | 第55-5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6-67页 |
3.3.1 纯度结果 | 第56-58页 |
3.3.2 蛋白分子量与扩散系数 | 第58-59页 |
3.3.3 抗体偶联pH筛选 | 第59页 |
3.3.4 芯片再生溶液筛选 | 第59-61页 |
3.3.5 抗体偶联水平 | 第61-62页 |
3.3.6 活性浓度绝对定量 | 第62-63页 |
3.3.7 蛋白总浓度 | 第63-64页 |
3.3.8 方法学考察 | 第64-65页 |
3.3.8.1 重复性和再现性 | 第64-65页 |
3.3.8.2 回收率 | 第65页 |
3.3.9 动力学研究 | 第65-67页 |
3.4 结论 | 第67-68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已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80-81页 |
附件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