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7页 |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 第9-10页 |
二、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三、研究基本思路及方法 | 第16-17页 |
第一章 201 7年“两会”新闻网络直播的全面兴起 | 第17-25页 |
第一节 2017年“两会”新闻网络直播的技术背景 | 第17-20页 |
一、“两会”网络直播的跨平台整合 | 第18-19页 |
二、媒介科技转变“两会”直播语态 | 第19-20页 |
第二节 沉浸式体验:“两会”网络直播的深层要义 | 第20-25页 |
一、视觉奇观增强“两会”直播的吸引力 | 第21-22页 |
二、场景传播扩展“两会”直播的叙事能力 | 第22-23页 |
三、新闻媒体对时政报道未来发展的引领 | 第23-25页 |
第二章 “两会”新闻网络直播沉浸式体验的“在场”构建 | 第25-38页 |
第一节 通过视听沉浸塑造“在场感” | 第25-30页 |
一、VR技术对“两会”现场的重构 | 第25-27页 |
二、融媒产品对信息形态的整合 | 第27-30页 |
三、动感音效对听觉沉浸的促进 | 第30页 |
第二节 “两会”内容生产的全程参与 | 第30-33页 |
一、以“我”为中心的个性化内容生产 | 第31-33页 |
二、超时长直播对“两会”全景的呈现 | 第33页 |
第三节 以对话为核心的直播互动机制 | 第33-38页 |
一、用户与记者“实时”联系的建立 | 第34-36页 |
二、“快节奏”“口语化”的语言表达 | 第36-38页 |
第三章 “两会”新闻网络直播沉浸式体验的社会效用 | 第38-54页 |
第一节 提升用户的主体地位 | 第38-42页 |
一、沉浸直播对用户选择权的强化 | 第39-40页 |
二、社交功能对用户表达权的扩展 | 第40-42页 |
第二节 突破媒体的“宣传”范式 | 第42-46页 |
一、“两会”前后台的联通 | 第42-44页 |
二、直播内容的贴近性设置 | 第44-45页 |
三、媒介角色的平台化转变 | 第45-46页 |
第三节 延伸直播的政治社会化功能 | 第46-54页 |
一、对政府亲民负责形象的书写 | 第47-49页 |
二、对政务信息的浸入式传播 | 第49-51页 |
三、对用户“两会”认知的提升 | 第51-54页 |
第四章 “两会”新闻网络直播沉浸式体验的偏差与纠正 | 第54-65页 |
第一节 专业新闻的大规模业余化趋势 | 第54-58页 |
一、娱乐因素对“两会”议题严肃性的消释 | 第54-56页 |
二、用户参与对媒体报道权威的削弱 | 第56-57页 |
三、“两会”沉浸式直播的内容分散 | 第57-58页 |
第二节 用户体验与专业新闻的有效对接 | 第58-65页 |
一、以“公共性”原则遴选“两会”议题 | 第58-60页 |
二、提高用户媒介素养与“两会”参与意识 | 第60-62页 |
三、整合“两会”新闻网络直播的节目内容 | 第62-65页 |
结语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附录 | 第73-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