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语境下的公众判意:定位、异化与引导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序言 | 第10-18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五、论文结构安排 | 第16页 |
六、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6-18页 |
第一章 公众判意在司法裁判中的定位 | 第18-30页 |
第一节 公众判意的基本内涵 | 第18-21页 |
一、公众判意释义 | 第18-19页 |
二、所涉个案的主题元素 | 第19-21页 |
第二节 公众判意在司法裁判中的定位 | 第21-28页 |
一、公众判意在司法裁判中的正当性分析 | 第22-24页 |
二、公众判意在司法裁判中的应有之位 | 第24-28页 |
第三节 以自媒体为考察路径 | 第28-30页 |
第二章 自媒体语境下的信息传播 | 第30-40页 |
第一节 自媒体的前世今生 | 第30-37页 |
一、自媒体的源起 | 第30-34页 |
二、自媒体对传统媒体的解构 | 第34-37页 |
第二节 自媒体信息传播的异化 | 第37-40页 |
一、自媒体信息传播的异化表现 | 第37-39页 |
二、自媒体的自我救赎 | 第39-40页 |
第三章 自媒体语境下的公众判意解读 | 第40-52页 |
第一节 自媒体语境下公众判意的特性 | 第40-41页 |
第二节 以“于欢刺死辱母者案”为例 | 第41-52页 |
一、事件回顾 | 第41-42页 |
二、于欢案在自媒体平台上的传播分析 | 第42-52页 |
第四章 自媒体语境下公众判意的引导 | 第52-59页 |
第一节 司法公开,还原事实真相 | 第52-55页 |
一、重构信息发布和沟通机制 | 第52-53页 |
二、引入第三方机制 | 第53页 |
三、发挥意见领袖的引导作用 | 第53-54页 |
四、融理入判 | 第54-55页 |
第二节 克服异化,重构自媒体公共领域 | 第55-57页 |
一、创建开放的可商议平台 | 第55-57页 |
二、携手主流媒体 | 第57页 |
第三节 健全法治,净化自媒体场域 | 第57-59页 |
一、舆情实时监测 | 第57-58页 |
二、健全法规建设 | 第58-59页 |
结语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
后记 | 第64-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