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金属材料论文--钢论文--钢的组织与性能论文

Mn12Ni2MoTi(Al)钢的层状结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5-27页
    1.1 概述第15-16页
    1.2 先进高强度钢的发展第16-22页
        1.2.1 发展历史和现状第16-18页
        1.2.2 先进高强钢的增塑机制第18-19页
        1.2.3 先进高强钢的主要强化机制第19-22页
    1.3 高锰钢简介第22-23页
    1.4 马氏体形核机制及性能第23-24页
        1.4.1 马氏体形核第23页
        1.4.2 马氏体的强度和塑性第23-24页
    1.5 层状结构的材料第24-25页
    1.6 研究意义和内容第25-27页
        1.6.1 研究意义第25-26页
        1.6.2 研究主要内容第26-27页
第2章 实验材料及实验方法第27-34页
    2.1 实验材料第27-28页
        2.1.1 实验材料的制备第27页
        2.1.2 实验钢的加工工艺第27页
        2.1.3 实验钢的热处理工艺第27-28页
    2.2 微观组织分析第28-31页
        2.2.1 XRD物相分析第28页
        2.2.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第28-29页
        2.2.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第29页
        2.2.4 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EBSD)第29-30页
        2.2.5 织构(Texture)分析第30-31页
        2.2.6 电子探针(EPMA)分析第31页
    2.3 力学性能测试第31-33页
        2.3.1 显微硬度测试第31-32页
        2.3.2 拉伸性能第32页
        2.3.3 夏比冲击实验第32-33页
    2.4 实验设备第33-34页
第3章 退火时间对层状结构的影响第34-51页
    3.1 引言第34-35页
    3.2 实验方法及试样的命名第35页
    3.3 冷轧试样分析第35-36页
    3.4 65%CR试样经745℃退火组织研究第36-47页
        3.4.1 SEM分析第36-39页
        3.4.2 XRD分析第39-41页
        3.4.3 退火试样EBSD相图和反极图分析第41-43页
        3.4.4 织构分析第43-46页
        3.4.5 退火样EPMA分析第46-47页
        3.4.6 退火样微观结构表征第47页
    3.5 不同冷轧量对层状结构的影响第47-49页
    3.6 分析与讨论第49-50页
    3.7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4章 层状结构对Mn12Ni2MoTi(Al)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第51-62页
    4.1 引言第51页
    4.2 力学性能第51-53页
        4.2.1 65%CR经745℃退火试样拉伸性能分析第51-53页
    4.3 745℃退火试样的层状结构在拉伸过程中变化第53-58页
        4.3.1 SEM分析第53-54页
        4.3.2 EBSD和织构分析第54-56页
        4.3.3 XRD分析第56-57页
        4.3.4 EPMA分析第57-58页
    4.4 冲击性能测试第58-60页
    4.5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5章 形变热处理工艺对层状结构的影响第62-83页
    5.1 引言第62页
    5.2 实验设计第62-63页
    5.3 STWQ试样分析第63-66页
        5.3.1 SEM和EBSD分析第63-64页
        5.3.2 XRD分析第64-65页
        5.3.3 拉伸性能分析第65-66页
    5.4 600℃回火试样分析第66-72页
        5.4.1 SEM分析第66-68页
        5.4.2 EBSD分析第68-69页
        5.4.3 XRD物相分析第69-70页
        5.4.4 回火试样拉伸性能分析第70-72页
    5.5 回火试样的层状结构在拉伸变形过程中的变化第72-80页
        5.5.1 SEM分析第72-74页
        5.5.2 不同拉伸变形量下的层状结构第74-75页
        5.5.3 EPMA分析第75-76页
        5.5.4 EBSD和织构分析第76-77页
        5.5.5 施密特因子计算第77-80页
    5.6 分析与讨论第80-81页
    5.7 本章小结第81-83页
结论第83-85页
参考文献第85-90页
致谢第90-91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强度钢热成型模具冷却水道的设计及传热效果研究
下一篇:镍基球形碳化铬涂层的摩擦磨损和腐蚀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