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电厂电除尘系统改造效果分析与评价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 第18-2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1.3.3 创新点 | 第19-21页 |
第2章 电除尘系统改造技术及综合评价方法介绍 | 第21-30页 |
2.1 湿式电除尘器的基本情况 | 第21-25页 |
2.1.1 湿式电除尘器工作原理 | 第21-22页 |
2.1.2 湿式电除尘器基本形式 | 第22页 |
2.1.3 湿式电除尘器布置方式 | 第22-25页 |
2.2 基于电除尘器的改造技术 | 第25-27页 |
2.2.1 电源改造技术 | 第25-26页 |
2.2.2 低温电除尘器技术 | 第26页 |
2.2.3 移动电极除尘器技术 | 第26-27页 |
2.2.4 烟气调质技术 | 第27页 |
2.3 常用综合评价方法介绍 | 第27-29页 |
2.3.1 层次分析法 | 第27-28页 |
2.3.2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28-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三河电厂电除尘系统改造项目概述 | 第30-40页 |
3.1 三河电厂电除尘系统运行现状 | 第30页 |
3.2 三河电厂电除尘系统改造条件分析 | 第30-32页 |
3.2.1 电除尘系统改造必要性分析 | 第30页 |
3.2.2 电除尘系统改造具备的建设条件 | 第30-32页 |
3.3 三河电厂电除尘系统改造方案选择 | 第32-33页 |
3.4 三河电厂电除尘系统改造实施过程 | 第33-38页 |
3.4.1 电除尘系统改造项目基本流程 | 第33-34页 |
3.4.2 电除尘系统改造实施过程 | 第34-38页 |
3.5 三河电厂电除尘系统改造验收情况 | 第38-39页 |
3.5.1 低温改造实施效果 | 第38页 |
3.5.2 高频电源改造实施效果 | 第38页 |
3.5.3 脱硫除尘协同改造实施效果 | 第38-39页 |
3.5.4 加装湿式电除尘器实施效果 | 第3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三河电厂电除尘系统改造效果分析 | 第40-47页 |
4.1 技术效果分析 | 第40-41页 |
4.1.1 技术方案分析 | 第40页 |
4.1.2 技术优化分析 | 第40-41页 |
4.1.3 技术安全性能分析 | 第41页 |
4.1.4 设备性能分析 | 第41页 |
4.2 经济效果分析 | 第41-43页 |
4.2.1 融资能力分析 | 第41页 |
4.2.2 风险控制分析 | 第41-42页 |
4.2.3 财务指标分析 | 第42-43页 |
4.3 环境和社会效果分析 | 第43-45页 |
4.3.1 环境效果分析 | 第43-44页 |
4.3.2 社会效果分析 | 第44-45页 |
4.4 可持续性发展效果分析 | 第45-46页 |
4.4.1 政策的可持续性 | 第45-46页 |
4.4.2 技术的可持续性 | 第4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5章 三河电厂电除尘系统改造综合评价 | 第47-56页 |
5.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47-48页 |
5.2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8-50页 |
5.2.1 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48页 |
5.2.2 综合评价指标的确定 | 第48-49页 |
5.2.3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9-50页 |
5.3 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50-55页 |
5.3.1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50-52页 |
5.3.2 评价矩阵的建立 | 第52-53页 |
5.3.3 模糊综合评价 | 第53-55页 |
5.3.4 项目模糊综合评价 | 第5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6章 研究成果与结论 | 第56-58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6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作者简介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