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与近代西方的政教关系理论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绪论 | 第11-15页 |
| 一、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11页 |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 三、研究目标、思路和方法 | 第12-15页 |
| (一)研究目标 | 第12-13页 |
| (二)研究思路 | 第13页 |
| (三)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 第一章 近代早期西方政教关系理论的发展线索 | 第15-33页 |
| 一、霍布斯论作为有朽之神的国家 | 第15-20页 |
| (一)国家理论 | 第15-17页 |
| (二)神的政治 | 第17-20页 |
| 二、洛克论有限政府与宗教宽容 | 第20-26页 |
| (一)有限政府与有限教会 | 第20-23页 |
| (二)宗教宽容 | 第23-26页 |
| 三、卢梭的“公民宗教”理论 | 第26-33页 |
| (一)自由主义带来的问题 | 第26-27页 |
| (二)公民宗教 | 第27-33页 |
| 第二章 康德政教关系理论的逻辑起点 | 第33-45页 |
| 一、政教关系问题在康德思想中的缘起 | 第33-34页 |
| 二、政治社会的基本原则 | 第34-41页 |
| (一)国内法权原则 | 第36-37页 |
| (二)国际法权原则 | 第37-40页 |
| (三)世界公民法权原则 | 第40-41页 |
| 三、道德对政治的提升 | 第41-45页 |
| (一)法权的基础是道德 | 第42-43页 |
| (二)道德受到公共法权的维护 | 第43-45页 |
| 第三章 康德政教关系的旨归 | 第45-55页 |
| 一、道德必然导致宗教 | 第45-48页 |
| (一)人性中恶的倾向 | 第46-47页 |
| (二)幸福的要求 | 第47-48页 |
| 二、通过道德宗教走向永久和平 | 第48-55页 |
| (一)论一般宗教 | 第48-50页 |
| (二)论纯粹道德宗教 | 第50-55页 |
| 结语 | 第55-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