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水足迹—灰靶理论的安徽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5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5页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5-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2页 |
1.2.1 水足迹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1.2.2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进展 | 第18-22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1.4 本文创新点 | 第24-25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评价方法 | 第25-31页 |
2.1 水足迹理论 | 第25-26页 |
2.1.1 水足迹概念 | 第25页 |
2.1.2 水足迹组成 | 第25页 |
2.1.3 水足迹计算方法 | 第25-26页 |
2.2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相关理论 | 第26-30页 |
2.2.1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概念 | 第26页 |
2.2.2 评价方法 | 第26-3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安徽省水足迹定量分析 | 第31-47页 |
3.1 安徽省区域概况 | 第31-32页 |
3.1.1 自然环境概况 | 第31-32页 |
3.1.2 水资源概况 | 第32页 |
3.2 安徽省水足迹时间变化分析 | 第32-38页 |
3.3 安徽省水足迹空间差异分析 | 第38-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基于灰靶理论的安徽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 第47-69页 |
4.1 安徽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 第47-54页 |
4.1.1 评价指标体系的内涵及作用 | 第47-48页 |
4.1.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8-50页 |
4.1.3 基础数据来源 | 第50页 |
4.1.4 指标权重计算 | 第50-54页 |
4.2 安徽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 第54-68页 |
4.2.1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时间序列计算 | 第54-62页 |
4.2.2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空间序列计算 | 第62-67页 |
4.2.3 对策建议 | 第67-6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5.1 结论 | 第69-70页 |
5.2 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