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6-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3-14页 |
1.4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20页 |
1.4.1 案例与案例分析理论 | 第14-15页 |
1.4.2 国际汉语教学中的案例分析 | 第15-17页 |
1.4.3 保加利亚汉语教学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第二章 保加利亚瓦西尔·列夫斯基中学汉语教学现状 | 第20-31页 |
2.1 学校基本情况 | 第21-25页 |
2.1.1 汉语教学历史 | 第21页 |
2.1.2 汉语课程设置、班级类型、汉语活动 | 第21-22页 |
2.1.3 汉语教学模式 | 第22-24页 |
2.1.4 汉语教材使用 | 第24-25页 |
2.2 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 第25-31页 |
2.2.1 汉语课程欠缺系统性 | 第25页 |
2.2.2 中保教师合作教学冲突 | 第25页 |
2.2.3 课时分配两极化 | 第25-26页 |
2.2.4 本土化教材匮乏 | 第26-27页 |
2.2.5 课堂纪律不佳 | 第27页 |
2.2.6 对学生动机与兴趣关注不够 | 第27-31页 |
第三章 保加利亚瓦希尔·列夫斯基中学汉语兴趣课教学案例 | 第31-51页 |
3.1 关于教学法及教学辅助手段使用的教学案例与分析 | 第31-38页 |
3.1.1 一年级案例 | 第31-34页 |
3.1.2 五年级案例 | 第34-38页 |
3.2 关于教学内容选取的教学案例与分析 | 第38-43页 |
3.2.1 八年级案例 | 第38-41页 |
3.2.2 十年级案例 | 第41-43页 |
3.3 关于课堂组织与管理的教学案例与分析 | 第43-51页 |
3.3.1 三年级案例 | 第43-48页 |
3.3.2 九年级案例 | 第48-51页 |
第四章 保加利亚瓦西尔·列夫斯基中学汉语兴趣课教学的建议 | 第51-56页 |
4.1 对教学法及教学辅助手段使用方面的建议 | 第51-52页 |
4.1.1 减少“全员参与式”课堂活动 | 第51页 |
4.1.2 增加师生互动 | 第51-52页 |
4.1.3 定期举办中保教师培训或座谈会议 | 第52页 |
4.2 对教学内容选取的建议 | 第52-53页 |
4.2.1 增加汉语语音内容的教学 | 第52页 |
4.2.2 增强教学内容的时代性 | 第52-53页 |
4.2.3 制定教学内容学期计划 | 第53页 |
4.3 对课堂组织与管理的建议 | 第53-56页 |
4.3.1 发挥中保教师合作优势 | 第53-54页 |
4.3.2 中国教师树立自身威信 | 第54页 |
4.3.3 丰富汉语兴趣课教学形式 | 第54-56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附录一:汉语班学生学习动机及相关情况调查问卷 | 第62-66页 |
附录二:中国教师教学评价调查问卷 | 第66-67页 |
附录三:对鲁塞中学汉语教师相关情况问卷访谈 | 第67-68页 |
附录四:案例中使用的教学PPT | 第68-75页 |
附录五:图表汇总 | 第75-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