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土壤重金属砷镉污染概况 | 第10-12页 |
1.1.1 土壤As、Cd污染现状及危害 | 第10-11页 |
1.1.2 土壤砷镉修复技术 | 第11-12页 |
1.2 土壤重金属形态 | 第12-13页 |
1.2.1 土壤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及提取方法 | 第12-13页 |
1.2.2 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评价方法 | 第13页 |
1.3 负载铁生物炭和氧化钙在修复土壤重金属领域中的应用 | 第13-15页 |
1.3.1 负载铁生物炭在As污染土壤中的应用 | 第13-14页 |
1.3.2 氧化钙在Cd污染土壤中的应用 | 第14-15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第15-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第二章 负载铁生物炭对稻田土壤As的钝化作用与机理 | 第18-31页 |
2.1 供试材料 | 第18-20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0-22页 |
2.2.1 水稻育苗 | 第20页 |
2.2.2 盆栽实验 | 第20页 |
2.2.3 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 | 第20-22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22-28页 |
2.3.1 FeBC处理对水稻根际Eh、pH及对孔隙水As、Fe的影响 | 第22-24页 |
2.3.2 FeBC对根际土中As形态分级的影响 | 第24页 |
2.3.3 FeBC对水稻根系As、Fe含量的影响 | 第24-26页 |
2.3.4 FeBC对水稻各部位As含量的影响 | 第26-28页 |
2.4 讨论 | 第28-30页 |
2.4.1 水稻根际部位土壤Eh、pH及孔隙水As、Fe的变化 | 第28-29页 |
2.4.2 FeBC增加根表铁膜及对As的吸收 | 第29页 |
2.4.3 FeBC促进糙米对As的吸收 | 第29-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氧化钙对Cd污染稻田土壤的钝化效应与潜在风险 | 第31-52页 |
3.1 供试材料 | 第32-33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3-37页 |
3.2.1 不同pH条件下幼苗栽培实验 | 第33-34页 |
3.2.2 温室盆栽实验及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第34-35页 |
3.2.3 酸化条件下CaO处理对Cd溶解度的影响 | 第35-36页 |
3.2.4 数据分析 | 第36-37页 |
3.2.5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QA/QC) | 第37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37-47页 |
3.3.1 CaO对水稻幼苗Cd吸收的影响 | 第37-40页 |
3.3.2 CaO对根际Cd化学形态及糙米Cd含量的影响 | 第40-45页 |
3.3.3 酸的输入对CaO处理土壤Cd再溶性的影响 | 第45-47页 |
3.4 讨论 | 第47-51页 |
3.4.1 CaO输入降低Cd的生物有效性 | 第47-49页 |
3.4.2 CaO施加后土壤Cd的潜在可逆性 | 第49-5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2-55页 |
4.1 结论 | 第52-53页 |
4.2 创新点 | 第53页 |
4.3 展望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5页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