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粒状污染物论文

网络化治理理论视角下河北省雾霾治理问题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11-18页
    0.1 选题背景第11页
    0.2 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第11-12页
        0.2.1 研究的理论意义第11-12页
        0.2.2 研究的现实意义第12页
    0.3 文献综述第12-16页
        0.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0.3.1.1 治理理论的研究第12-13页
            0.3.1.2 雾霾治理的研究第13页
            0.3.1.3 网络化治理的研究第13-14页
        0.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6页
            0.3.2.1 治理理论的研究第14-15页
            0.3.2.2 雾霾治理的研究第15页
            0.3.2.3 网络化治理的研究第15-16页
    0.4 研究的方法第16页
    0.5 研究的创新点第16-18页
1 相关概念及理论阐述第18-24页
    1.1 相关概念及理论阐述第18-20页
        1.1.1 雾霾第18页
        1.1.2 治理第18-19页
        1.1.3 网络化治理第19-20页
    1.2 网络化治理理论阐述第20-24页
        1.2.1 网络设计第21-22页
        1.2.2 连接的纽带第22页
        1.2.3 网络与责任困境第22-23页
        1.2.4 网络化治理能力建设第23-24页
2 河北省雾霾治理现状及问题第24-29页
    2.1 河北省雾霾治理现状第24-25页
    2.2 河北省雾霾治理存在的问题第25-29页
        2.2.1 政府治理主体缺位第25-26页
        2.2.2 市场主体社会责任缺失第26-27页
        2.2.3 非政府组织和公民环保意识缺失第27-29页
3 河北省雾霾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29-34页
    3.1 河北省雾霾治理中“网络”设计不完善第29-30页
        3.1.1 雾霾治理目标不一致第29页
        3.1.2 雾霾治理模式和主体单一第29-30页
    3.2 河北省雾霾治理中沟通和协调管理不足第30-31页
        3.2.1 沟通渠道不畅第30页
        3.2.2 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不完善第30-31页
    3.3 河北省雾霾治理中责任和监督缺位第31-32页
        3.3.1 治理主体责任不明确第31-32页
        3.3.2 治理激励机制不健全第32页
    3.4 基层网络化治理能力不足第32-34页
        3.4.1 政府雾霾网络化治理能力不足第33页
        3.4.2 政府公共雇员和培训机制缺失第33-34页
4 提升河北省雾霾治理的对策探讨第34-42页
    4.1 构建雾霾治理新网络第34-35页
        4.1.1 明确雾霾网络化治理目标第34页
        4.1.2 选择正确的伙伴,建立平等合作的关系第34-35页
        4.1.3 确定正确的网络类型第35页
    4.2 建立雾霾网络治理连接的纽带第35-37页
        4.2.1 拓展网络化沟通渠道,建立信息化的交流平台第35-36页
        4.2.2 构建以网络化政府为中心的协调管理机制第36-37页
        4.2.3 处理文化差异第37页
    4.3 建立和完善明确的责任及监督机制第37-39页
        4.3.1 完善风险共担机制第37-38页
        4.3.2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第38页
        4.3.3 完善监督监管体系第38-39页
    4.4 提高网络化主体治理能力第39-42页
        4.4.1 加强政府网络治理主导的能力建设第39-40页
        4.4.2 加强市场在经济建设中的决定性作用第40-41页
        4.4.3 提升非政府组织和公民的参与治理能力第41-42页
结束语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6页
附录第46-48页
致谢第48-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徐州市大气细颗粒物化学组分季节变化及来源解析
下一篇:负载铁生物炭和氧化钙对稻田土壤砷、镉的钝化效能与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