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纯电动汽车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1.2.1 国外纯电动汽车发展现状 | 第11页 |
1.2.2 国内纯电动汽车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1.3 制动能量回收原理概述 | 第12-14页 |
1.4 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应用与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9页 |
第2章 纯电动汽车系统建模与性能仿真 | 第19-34页 |
2.1 纯电动车动力系统结构 | 第19-20页 |
2.2 整车参数及性能指标 | 第20-21页 |
2.3 驱动电机的参数匹配 | 第21-25页 |
2.4 动力电池组的参数匹配 | 第25-26页 |
2.5 传动系统参数匹配 | 第26-27页 |
2.6 基于CRUISE的整车动力性仿真试验 | 第27-33页 |
2.6.1 CRUISE仿真平台简介 | 第27页 |
2.6.2 车辆整车系统建模 | 第27-28页 |
2.6.3 车辆动力性能仿真与分析 | 第28-33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基于制动意图的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策略建模 | 第34-44页 |
3.1 制动意图的分析与分类 | 第34页 |
3.2 制动意图的识别 | 第34-39页 |
3.2.1 制动意图识别参数 | 第34-35页 |
3.2.2 制动意图识别模糊控制器建模 | 第35-39页 |
3.3 影响制动能量回收的其他因素 | 第39-42页 |
3.3.1 制动能量回收影响因素分析 | 第39页 |
3.3.2 基于车速和电池SOC值的模糊控制器建模 | 第39-42页 |
3.4 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策略的SIMULINK建模 | 第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4章 基于I曲线和ECE法规曲线的制动力分配策略建模 | 第44-52页 |
4.1 车辆理想前、后轮制动力分配 | 第44-47页 |
4.2 ECE制动法规 | 第47-48页 |
4.3 车辆前、后轮制动力分配策略 | 第48-50页 |
4.4 制动力分配策略的SIMULINK建模 | 第5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5章 联合仿真试验 | 第52-64页 |
5.1 仿真试验标准与仿真试验结果评价指标 | 第52-53页 |
5.2 制动能量回收系统联合仿真试验 | 第53-62页 |
5.2.1 NEDC循环试验工况仿真分析 | 第53-56页 |
5.2.2 FTP75循环试验工况仿真分析 | 第56-59页 |
5.2.3 车辆制动安全性试验仿真分析 | 第59-61页 |
5.2.4 仿真试验结果分析 | 第61-6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6章 基于模拟退火与粒子群融合算法的模糊控制器优化 | 第64-75页 |
6.1 模拟退火改进的粒子群融合算法 | 第64-69页 |
6.1.1 粒子群算法 | 第64-66页 |
6.1.2 模拟退火算法 | 第66-68页 |
6.1.3 模拟退火改进的粒子群融合算法 | 第68-69页 |
6.2 基于融合算法的模糊控制器优化 | 第69-73页 |
6.2.1 模糊控制优化理论概述 | 第69页 |
6.2.2 模糊控制隶属度函数优化设计 | 第69-71页 |
6.2.3 仿真优化结果与分析 | 第71-73页 |
6.3 仿真试验验证 | 第73-74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