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地铁车站热环境评价及设计温度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 1.2.1 人体热舒适研究 | 第10-11页 |
| 1.2.2 地铁车站热环境研究 | 第11-14页 |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关于热舒适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5-22页 |
| 2.1 热舒适概念 | 第15页 |
| 2.2 影响热舒适的物理因素 | 第15-16页 |
| 2.3 人体与环境热交换分析 | 第16-17页 |
| 2.4 热舒适方程 | 第17页 |
| 2.5 热舒适的评价指标 | 第17-20页 |
| 2.5.1 贝氏标度和ASHRAE的七点标度 | 第17-18页 |
| 2.5.2 PMV—PPD指标 | 第18-19页 |
| 2.5.3 RWI指标和HDR指标 | 第19-20页 |
| 2.6 热舒适的评价标准 | 第20-21页 |
| 2.6.1 ASHRAE标准 | 第20页 |
| 2.6.2 ISO7730标准 | 第20页 |
| 2.6.3 我国热舒适标准 | 第20-21页 |
| 2.7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第三章 西安地铁车站热环境实测及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22-37页 |
| 3.1 研究对象 | 第22-23页 |
| 3.1.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 第22页 |
| 3.1.2 我国地铁车站设计温度现状 | 第22-23页 |
| 3.1.3 研究对象的设计温度现状 | 第23页 |
| 3.2 实验方法及步骤 | 第23-26页 |
| 3.2.1 现场实测 | 第23-26页 |
| 3.2.2 问卷调查 | 第26页 |
| 3.3 西安夏季地铁车站热环境评价 | 第26-31页 |
| 3.3.1 实测数据统计分析 | 第26-28页 |
| 3.3.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28-31页 |
| 3.4 西安冬季地铁车站热环境评价 | 第31-36页 |
| 3.4.1 实测数据统计分析 | 第31-33页 |
| 3.4.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33-36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四章 基于动态热指标评价法对车站设计温度的探讨 | 第37-55页 |
| 4.1 动态热指标—RWI指标和HDR指标 | 第37-40页 |
| 4.2 利用RWI指标法分析夏季地铁站热环境 | 第40-47页 |
| 4.2.1 计算背景参数 | 第40-41页 |
| 4.2.2 计算结果分析 | 第41-42页 |
| 4.2.3 夏季地铁车站空调运行调控策略 | 第42-43页 |
| 4.2.4 RWI指标的修正 | 第43-45页 |
| 4.2.5 当前设计温度下乘客热舒适预测 | 第45页 |
| 4.2.6 夏季西安市地铁车站适宜的空调设计温度 | 第45-47页 |
| 4.3 利用HDR指标法分析冬季地铁站热环境 | 第47-53页 |
| 4.3.1 计算背景参数 | 第48-49页 |
| 4.3.2 计算结果分析 | 第49-51页 |
| 4.3.3 HDR指标的修正 | 第51-52页 |
| 4.3.4 当前设计温度下乘客热舒适预测 | 第52页 |
| 4.3.5 冬季西安市地铁车站适宜的设计温度 | 第52页 |
| 4.3.6 冬季西安市地铁车站设计温度调控策略 | 第52-53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 附录一 | 第61-6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