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1 时代背景 | 第11-12页 |
1.1.2 政策导向 | 第12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1.3.3 小结 | 第16-17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5.1 文献研究法 | 第18页 |
1.5.2 系统分析法 | 第18页 |
1.5.3 实地调查法 | 第18页 |
1.5.4 交叉学科研究法 | 第18-19页 |
1.6 技术路线 | 第19页 |
1.7 特色和创新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全域旅游视角下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分析 | 第21-29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21-25页 |
2.1.1 相关概念解读 | 第21-22页 |
2.1.2 相关理论支撑 | 第22-25页 |
2.2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问题分析 | 第25-26页 |
2.2.1 恶性竞争,产品雷同 | 第25页 |
2.2.2 设施不全,亟待完善 | 第25页 |
2.2.3 保护不力,经营粗放 | 第25-26页 |
2.3 全域旅游下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突破口 | 第26-27页 |
2.3.1 区域协作,增强互动 | 第26页 |
2.3.2 健全设施,完善服务 | 第26页 |
2.3.3 加强保护,协调发展 | 第26-27页 |
2.4 小结 | 第27-29页 |
第三章 石泉县乡村旅游发展概况分析 | 第29-41页 |
3.1 乡村旅游发展基础分析 | 第29-35页 |
3.1.1 区位条件 | 第29-30页 |
3.1.2 资源状况 | 第30-32页 |
3.1.3 历史与文化特征 | 第32-35页 |
3.2 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 第35-36页 |
3.2.1 市场状况 | 第35页 |
3.2.2 服务现状 | 第35页 |
3.2.3 产业现状 | 第35页 |
3.2.4 产品现状 | 第35-36页 |
3.3 乡村旅游存在问题 | 第36-38页 |
3.3.1 区域间竞合关系较弱 | 第36-37页 |
3.3.2 乡村旅游设施待完善 | 第37页 |
3.3.3 同质化现象严重 | 第37-38页 |
3.3.4 产业链短且窄,产业集聚度低 | 第38页 |
3.4 运用全域旅游提升乡村旅游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 | 第38-41页 |
3.4.1 可行性 | 第39页 |
3.4.2 必要性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全域旅游视角下石泉县乡村旅游开发分析 | 第41-59页 |
4.1 乡村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 | 第41-46页 |
4.1.1 旅游资源分布 | 第41-45页 |
4.1.2 旅游资源评价 | 第45-46页 |
4.2 乡村旅游目标市场分析 | 第46-49页 |
4.2.1 基础市场 | 第47页 |
4.2.2 重点市场 | 第47页 |
4.2.3 机会市场 | 第47-49页 |
4.3 乡村旅游发展空间规划 | 第49-59页 |
4.3.1 中部城郊乡村游憩区 | 第50-51页 |
4.3.2 北部秦岭山水文化体验区 | 第51-53页 |
4.3.3 南部汉水风情度假区 | 第53-55页 |
4.3.4 东部蚕桑田园休闲区 | 第55-59页 |
第五章 全域旅游视角下石泉县乡村旅游提升路径与规划引导 | 第59-77页 |
5.1 完善乡村旅游设施建设 | 第59-61页 |
5.1.1 完善交通设施规划 | 第59-60页 |
5.1.2 完善旅游服务系统 | 第60-61页 |
5.2 促进旅游产业融合 | 第61-63页 |
5.2.1 旅游业与非服务业的融合 | 第62页 |
5.2.2 旅游业与其服务业的融合 | 第62-63页 |
5.3 构建全域旅游产品体系 | 第63-64页 |
5.3.1 以观光游览型产品为基础 | 第63页 |
5.3.2 以休闲度假型产品为重点 | 第63页 |
5.3.3 以文化体验型产品为特色 | 第63-64页 |
5.4 提升市场营销策略 | 第64-66页 |
5.4.1 品牌营造策略 | 第64页 |
5.4.2 创意营销策略 | 第64-65页 |
5.4.3 区域联合策略 | 第65-66页 |
5.5 全域联动,区域竞合 | 第66-77页 |
5.5.1 石泉县全域旅游结构体系构建 | 第66-68页 |
5.5.2 打造安康市内精品旅游路线 | 第68-71页 |
5.5.3 与陕南三市旅游竞合发展 | 第71-73页 |
5.5.4 与省内其他市县联合开发 | 第73-75页 |
5.5.5 与汉江流域旅游合作共赢 | 第75-7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7-79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77页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