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绪论 | 第12-19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12-17页 |
1. 教师专业化背景下教师研究运动的兴起 | 第12-13页 |
2. 教师个人课题成为教师研究的有效方式 | 第13-15页 |
3. 教师个人课题研究的实际取向尚未清晰 | 第15-17页 |
(二)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1. 教师个人课题 | 第17-18页 |
2. 研究取向和教师个人课题研究取向 | 第18-19页 |
一、理论梳理与文献述评 | 第19-26页 |
(一) 西方教师研究的进程 | 第19-21页 |
(二) 国内教师研究的现状 | 第21-23页 |
(三) 教师个人课题的研究 | 第23-24页 |
(四) 研究述评 | 第24-26页 |
二、研究设计 | 第26-29页 |
(一) 研究对象 | 第26页 |
1. 内容分析法 | 第26页 |
2. 访谈法 | 第26页 |
(二) 研究对象 | 第26-27页 |
(三) 研究目标 | 第27页 |
(四) 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三、教师个人课题研究取向的调查结果 | 第29-38页 |
(一) 教师个人课题研究取向的整体特征 | 第29-34页 |
1. 研究主题大多为具体操作策略 | 第29-30页 |
2. 研究对象通常来自于改革热点 | 第30-31页 |
3. 研究方法实质上多为经验总结 | 第31-33页 |
4. 研究内容多与其他概念相混淆 | 第33-34页 |
(二) 教师个人课题研究取向的区域特征 | 第34-35页 |
1. 研究主题上,主城区较关注活动,远城区较关注具体学科 | 第34-35页 |
2. 研究方法上,主城区以调查法居多,远城区以经验总结法居多 | 第35页 |
(三) 教师个人课题研究取向的主体特征 | 第35-38页 |
1. 在研究主题上,各个学段教师的关注点不同 | 第35-36页 |
2. 在研究方法上,各个学段教师的侧重点不同 | 第36-38页 |
四、教师个人课题研究取向的影响因素 | 第38-47页 |
(一) 内部因素 | 第38-42页 |
1. 教师的研究动机影响其能否选择适当的主题 | 第38-39页 |
2. 教师的知识能力影响其能否运用多样的方法 | 第39-40页 |
3. 教师的总结反思影响其能否得到有效的发展 | 第40-42页 |
(二) 外部因素 | 第42-47页 |
1. 教师的研究动机受政策保障和学校协助的影响 | 第42-44页 |
2. 教师的研究主题受指南、热点以及特色的影响 | 第44-45页 |
3. 教师的研究方法受政策导向和同事合作的影响 | 第45-47页 |
五、教师个人课题研究取向的改进建议 | 第47-52页 |
(一) 提升教师研究的自主意识,提供个人选题的弹性指导 | 第47-48页 |
(二) 加强教师理论素养的培训,纠正研究的经验主义倾向 | 第48-49页 |
(三) 提高教育探索的人本意识,避免研究的技术主义取向 | 第49-50页 |
(四) 增强教师的资源开发意识,彰显个人研究的地方特色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附录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