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论 | 第11-18页 |
(一)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7-18页 |
一、模拟法庭及其对初中生法治意识培育的意义 | 第18-24页 |
(一) 模拟法庭的涵义与特点 | 第18-20页 |
1. 模拟法庭的涵义 | 第18-19页 |
2. 模拟法庭的特点 | 第19-20页 |
(二) 法治意识培育的内涵及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22页 |
1. 法治意识 | 第20-21页 |
2. 法治意识与法律意识 | 第21-22页 |
3. 初中生法治意识培育 | 第22页 |
(三) 模拟法庭对初中生法治意识培育的意义 | 第22-24页 |
1. 帮助学生了解法律常识,拓展法律认知的现实需要 | 第22-23页 |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的积极举措 | 第23页 |
3. 促进学生养成法治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的必然要求 | 第23-24页 |
二、模拟法庭庭前准备策略 | 第24-30页 |
(一) 了解模拟法庭活动的类型 | 第24-25页 |
1. 法治宣传型 | 第24页 |
2. 课程型 | 第24-25页 |
3. 表演型 | 第25页 |
(二) 确定案件主题 | 第25-27页 |
1. 立足教学目标 | 第25-26页 |
2. 明确主题的设计意图 | 第26页 |
3. 结合学生的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 | 第26-27页 |
(三) 讨论案情 | 第27-30页 |
1. 抓住问题主线,分析案情 | 第27-29页 |
2. 挖掘可探讨性问题,解读案情 | 第29-30页 |
三、模拟法庭庭审的组织及展开策略 | 第30-34页 |
(一) 模拟法庭庭审组织的原则 | 第30-31页 |
1. 开放性原则 | 第30页 |
2. 针对性原则 | 第30页 |
3. 自主性原则 | 第30-31页 |
(二) 模拟法庭庭审展开的步骤 | 第31-34页 |
1. 进行分组,角色分工 | 第31-32页 |
2. 模拟演练 | 第32-33页 |
2. 法庭教育 | 第33-34页 |
四、模拟法庭庭后总结和评价策略 | 第34-38页 |
(一) 选用模拟法庭总结评价的方式 | 第34-36页 |
1. 制作模拟法庭活动评价表 | 第34-35页 |
2. 采用价值辨析教学方法 | 第35-36页 |
3. 采用反馈评价教学法 | 第36页 |
(二) 把握模拟法庭总结评价的着力点 | 第36-38页 |
1. 拓展延伸,表达认识 | 第36-37页 |
2. 比较鉴别,作出判断 | 第37页 |
3. 价值引领,行为选择 | 第37-38页 |
五、开展模拟法庭应该注意的问题 | 第38-43页 |
(一) 立足核心素养,抓住模拟法庭的关键点 | 第38-40页 |
1. 回归真实的情境 | 第38-39页 |
2.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39-40页 |
(二) 强化法治意识,把握模拟法庭的出发点 | 第40-41页 |
1. 权利和义务意识 | 第40页 |
2. 自我保护,安全防范意识 | 第40-41页 |
(三) 挖掘资源,拓展模拟法庭的空间 | 第41-43页 |
1. 开展第二课堂 | 第41页 |
2. 搭建教学资源平台 | 第41页 |
3. 结合社会上优秀的法治资源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