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铀浓缩厂液化均质系统危险源辨识与安全评价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项目背景 | 第11页 |
1.2 国内外安全评价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外安全评价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安全评价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铀浓缩领域安全评价的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5页 |
第2章 铀浓缩及安全评价理论 | 第15-23页 |
2.1 铀浓缩基本概念 | 第15-20页 |
2.1.1 铀元素 | 第15页 |
2.1.2 铀浓缩 | 第15页 |
2.1.3 六氟化铀(UF6) | 第15-18页 |
2.1.4 氟化氢(HF) | 第18-19页 |
2.1.5 液化均质 | 第19-20页 |
2.2 安全评价的理论基础 | 第20-21页 |
2.2.1 安全评价 | 第20页 |
2.2.2 安全评价的内容和种类 | 第20页 |
2.2.3 安全评价的方法 | 第20-2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第3章 某铀浓缩厂液化均质系统概况 | 第23-29页 |
3.1 系统的组成及主要设备 | 第23页 |
3.2 工艺流程简述 | 第23-25页 |
3.2.1 液化均质倒料工艺 | 第23-24页 |
3.2.2 液态取样工艺 | 第24页 |
3.2.3 净化和事故卸料工艺 | 第24-25页 |
3.3 液化均质系统设计 | 第25-28页 |
3.3.1 液化均质系统主要设计准则 | 第25-26页 |
3.3.2 液化均质厂房的分区 | 第26页 |
3.3.3 液化均质厂房抗震设计 | 第26-27页 |
3.3.4 液化均质系统安全防护设计 | 第27-2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4章 液化均质系统危险源辨识 | 第29-36页 |
4.1 危险源辨识的基本内容 | 第29-30页 |
4.2 危险及有害因素分析 | 第30-32页 |
4.2.1 设备、设施缺陷 | 第30-31页 |
4.2.2 物料的性质导致的危险有害因素 | 第31页 |
4.2.3 电危害 | 第31页 |
4.2.4 低温物质冻伤 | 第31页 |
4.2.5 作业环境不良 | 第31页 |
4.2.6 人员指挥、监护、操作失误 | 第31-32页 |
4.3 危险有害因素评价及控制措施 | 第3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2-36页 |
第5章 液化均质系统安全状况评价与分析 | 第36-48页 |
5.1 安全评价与分析概述 | 第36-37页 |
5.1.1 评价范围 | 第36页 |
5.1.2 评价依据 | 第36页 |
5.1.3 安全评价单元的划分 | 第36-37页 |
5.2 液化均质安全管理评价 | 第37-39页 |
5.3 液化均质系统安全分析 | 第39-47页 |
5.3.1 液化均质系统厂址特征 | 第39页 |
5.3.2 液化均质系统生产安全分析 | 第39-41页 |
5.3.3 影响液化均质系统安全运行的因素 | 第41-4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6章 液化均质系统UF6泄漏事故分析及对策研究 | 第48-60页 |
6.1 液化均质系统泄漏模型分析 | 第49-52页 |
6.1.1 液化均质系统泄漏原因事故树 | 第49页 |
6.1.2 事故树分析 | 第49-52页 |
6.2 液化均质厂房最大可信UF6泄漏事故分析 | 第52-57页 |
6.2.1 事故状态下UF6泄漏速率计算 | 第52-54页 |
6.2.2 事故状态下HF释放量计算 | 第54-55页 |
6.2.3 最大可信UF6泄漏事故后果分析 | 第55-57页 |
6.3 提高液化均质系统的安全对策措施 | 第57-59页 |
6.3.1 技术对策 | 第57-59页 |
6.3.2 管理措施 | 第59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7.1 结论 | 第60页 |
7.2 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