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本文缩略语 | 第11-15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5-33页 |
1.1 油类污染的概述 | 第15-18页 |
1.1.1 水体油类污染的来源及危害 | 第15-16页 |
1.1.2 油类污染的分类与组成 | 第16-17页 |
1.1.3 油类污染的处理方法 | 第17-18页 |
1.2 油水分离膜的相关理论 | 第18-23页 |
1.2.1 表面润湿性的含义及应用 | 第18-20页 |
1.2.2 油水分离膜表面润湿性的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1.3 油水分离膜的类型 | 第23-28页 |
1.3.1 超疏水-超亲油膜 | 第23页 |
1.3.2 响应型超亲水-超疏油膜 | 第23-24页 |
1.3.3 超亲水-水下超疏油膜 | 第24-28页 |
1.4 水下超疏油膜的类型 | 第28-30页 |
1.4.1 水凝胶 | 第29页 |
1.4.2 聚合物膜 | 第29页 |
1.4.3 亲水纳米粒子 | 第29-30页 |
1.4.4 金属化合物 | 第30页 |
1.5 选题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30-33页 |
1.5.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30-31页 |
1.5.2 研究目标 | 第31页 |
1.5.3 研究内容 | 第31-32页 |
1.5.4 技术路线 | 第32-33页 |
第二章 壳聚糖复合二氧化硅改性油水分离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33-53页 |
2.1 实验方法与表征 | 第33-41页 |
2.1.1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33-35页 |
2.1.2 实验方法 | 第35页 |
2.1.3 制备CS膜的单一因素影响 | 第35-36页 |
2.1.4 制备CS膜的响应曲面实验设计 | 第36-38页 |
2.1.5 CS膜的表征 | 第38-39页 |
2.1.6 CS膜油水分离实验 | 第39-40页 |
2.1.7 CS膜不同环境下稳定性能测试 | 第40页 |
2.1.8 CS膜通量的测试 | 第40-41页 |
2.2 单一因素对分离膜效率的影响 | 第41-43页 |
2.2.1 壳聚糖的用量对网膜性能的影响 | 第41页 |
2.2.2 二氧化硅的用量对网膜性能的影响 | 第41-42页 |
2.2.3 戊二醛的用量对网膜性能的影响 | 第42页 |
2.2.4 网膜孔径及二氧化硅粒径对网膜性能的影响 | 第42-43页 |
2.3 响应曲面法优化网膜制备条件 | 第43-45页 |
2.4 CS改性油水分离膜的表征 | 第45-49页 |
2.4.1 ATR-FTIR | 第45页 |
2.4.2 SEM | 第45-47页 |
2.4.3 EDS | 第47页 |
2.4.4 CA | 第47-48页 |
2.4.5 稳定性能测试分析 | 第48-49页 |
2.5 CS改性油水分离膜的性能测试 | 第49-51页 |
2.5.1 CS改性油水分离膜的油水分离效率 | 第49-50页 |
2.5.2 CS水下超疏油分离膜的回用性能与膜通量 | 第50-5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三章 聚乙烯醇复合二氧化硅改性油水分离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53-69页 |
3.1 实验方法与表征 | 第53-57页 |
3.1.1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53-54页 |
3.1.2 实验方法 | 第54-55页 |
3.1.3 制备PVA-SiO_2膜的单一因素影响 | 第55页 |
3.1.4 制备PVA-SiO_2膜的响应曲面实验设计 | 第55-57页 |
3.1.5 PVA-SiO_2膜的表征及性能测试 | 第57页 |
3.2 单一因素对分离膜效率的影响 | 第57-59页 |
3.2.1 PVA的类型对网膜性能的影响 | 第57页 |
3.2.2 PVA的用量对网膜性能的影响 | 第57-58页 |
3.2.3 二氧化硅的用量对网膜性能的影响 | 第58页 |
3.2.4 pH对网膜性能的影响 | 第58页 |
3.2.5 戊二醛的量对网膜性能的影响 | 第58-59页 |
3.3 响应曲面法优化网膜制备条件 | 第59-61页 |
3.4 PVA-SiO_2改性油水分离膜的表征 | 第61-65页 |
3.4.1 ATR-FTIR | 第61-62页 |
3.4.2 SEM和EDS | 第62-63页 |
3.4.3 CA | 第63-64页 |
3.4.4 稳定性能分析 | 第64-65页 |
3.5 PVA-SiO_2改性油水分离膜的性能测试 | 第65-68页 |
3.5.1 PVA-SiO_2水下超疏油疏油分离膜的分离性能 | 第65-66页 |
3.5.2 PVA-SiO_2水下超疏油分离膜的回用性能与膜通量 | 第66-6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四章 纳米纤维素改性油水分离膜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69-78页 |
4.1 实验方法与表征 | 第69-72页 |
4.1.1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69-70页 |
4.1.2 纤维素及纳米纤维素改性网膜的制备 | 第70-71页 |
4.1.3 淀粉及纳米淀粉改性网膜的制备 | 第71-72页 |
4.1.4 纳米纤维素膜制备条件的研究 | 第72页 |
4.1.5 纳米纤维素膜的表征及性能测试 | 第72页 |
4.2 纳米纤维素改性油水分离膜制备条件优化 | 第72-73页 |
4.3 纳米纤维素改性油水分离膜的表征 | 第73-76页 |
4.3.1 ATR-FTIR | 第73-74页 |
4.3.2 SEM | 第74-75页 |
4.3.3 CA | 第75-76页 |
4.4 纳米纤维素改性油水分离膜的性能测试 | 第76-77页 |
4.4.1 纳米纤维素水下超疏油疏油分离膜的分离性能 | 第76页 |
4.4.2 纳米纤维素水下超疏油分离膜的回用性能 | 第76-7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五章 纳米纤维素淀粉复合二氧化硅改性油水分离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78-92页 |
5.1 实验方法与表征 | 第78-81页 |
5.1.1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78页 |
5.1.2 CSS改性尼龙网油水分离膜的制备 | 第78-79页 |
5.1.3 制备CSS膜单一因素影响研究 | 第79-80页 |
5.1.4 制备CSS膜的响应曲面实验设计 | 第80-81页 |
5.1.5 CSS膜的表征及性能测试 | 第81页 |
5.2 单一因素对分离膜效率的影响 | 第81-83页 |
5.2.1 纤维素与纳米纤维素对网膜性能的影响 | 第81-82页 |
5.2.2 纳米纤维素的用量对网膜性能的影响 | 第82页 |
5.2.3 淀粉的用量对网膜性能的影响 | 第82页 |
5.2.4 二氧化硅对网膜性能的影响 | 第82-83页 |
5.2.5 戊二醛的量对网膜性能的影响 | 第83页 |
5.3 响应曲面法优化网膜制备条件 | 第83-85页 |
5.4 CSS改性油水分离膜的表征 | 第85-88页 |
5.4.1 ATR-FTIR | 第85-86页 |
5.4.2 SEM与EDS | 第86-87页 |
5.4.3 CA | 第87-88页 |
5.4.4 稳定性能分析 | 第88页 |
5.5 CSS改性油水分离膜的性能测试 | 第88-90页 |
5.5.1 CSS水下超疏油疏油分离膜的分离性能 | 第88-89页 |
5.5.2 CSS水下超疏油分离膜的回用性能与膜通量 | 第89-9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第6章 材料的性能对比及成本分析 | 第92-97页 |
6.1 材料的性能比较 | 第92页 |
6.2 成本核算 | 第92-97页 |
6.2.1 研发费用 | 第92-93页 |
6.2.2 成本计算费用 | 第93-95页 |
6.2.3 利润分析 | 第95-97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7-99页 |
7.1 结论 | 第97-98页 |
7.2 创新点 | 第98页 |
7.3 展望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5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105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报的国家专利 | 第105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05-106页 |
致谢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