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土壤污染概况 | 第13-14页 |
1.2 土壤镍和芘污染概况 | 第14-15页 |
1.3 植物修复技术概述 | 第15-16页 |
1.3.1 植物修复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2 藨草植物特征 | 第16页 |
1.4 多环芳烃降解菌在土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1.5 螯合剂和表活剂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 第18-20页 |
1.5.1 螯合剂及表活剂的特征 | 第18-19页 |
1.5.2 螯合剂及表活剂在强化植物修复重金属和多环芳烃的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1.5.3 NTA和APG的特征及其强化植物修复的研究进展 | 第20页 |
1.6 研究目的意义和目标 | 第20-22页 |
1.7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第2章 植物和降解菌及强化剂与芘和镍的作用特征 | 第23-38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4-28页 |
2.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4-25页 |
2.1.2 实验设计与方法 | 第25-28页 |
2.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28页 |
2.2 藨草对芘和镍的富集特征 | 第28-30页 |
2.3 降解菌去芘耐镍特征 | 第30-32页 |
2.3.1 芘降解菌的选择 | 第30-31页 |
2.3.2 芘降解菌对镍的耐性 | 第31页 |
2.3.3 芘降解菌的鉴定 | 第31-32页 |
2.4 APG-NTA对芘和镍去除的强化特征 | 第32-37页 |
2.4.1 APG和NTA对植物富集重金属的影响 | 第32-36页 |
2.4.2 APG和NTA最佳配比的选择 | 第36-3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3章 APG-NTA和芘降解菌对藨草修复的强化作用 | 第38-49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8-41页 |
3.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38-39页 |
3.1.2 实验设计与方法 | 第39-41页 |
3.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41页 |
3.2 APG-NTA和芘降解菌对藨草富集土壤中芘的影响 | 第41-42页 |
3.3 APG-NTA和芘降解菌对土壤中芘去除率的影响 | 第42-44页 |
3.4 APG-NTA和芘降解菌对藨草富集土壤中镍的影响 | 第44-45页 |
3.5 APG-NTA和芘降解菌对土壤中镍去除率的影响 | 第45-46页 |
3.6 APG-NTA和芘降解菌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 第46-47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4章 APG-NTA和芘降解菌对藨草生长及土壤酶活的影响 | 第49-60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50-52页 |
4.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50页 |
4.1.2 实验方法 | 第50-52页 |
4.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52页 |
4.2 APG-NTA和芘降解菌对藨草生长的影响 | 第52-54页 |
4.3 APG-NTA和芘降解菌对藨草渗氧的影响 | 第54-55页 |
4.4 APG-NTA和芘降解菌对土壤酶活的影响 | 第55-57页 |
4.4.1 APG-NTA和芘降解菌对土壤脱氢酶的影响 | 第55-56页 |
4.4.2 APG-NTA和芘降解菌对土壤多酚氧化酶的影响 | 第56-57页 |
4.5 植物渗氧和脱氢酶及土壤芘降解率的相关性分析 | 第57-5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5章 APG-NTA和芘降解菌对藨草修复芘-镍复合污染土壤的强化机理 | 第60-70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60-61页 |
5.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60页 |
5.1.2 实验方法 | 第60-61页 |
5.1.3 数据分析与统计 | 第61页 |
5.2 APG-NTA和芘降解菌对土壤中芘形态转化的影响 | 第61-62页 |
5.3 APG-NTA和芘降解菌对土壤中镍形态转化的影响 | 第62-64页 |
5.4 APG-NTA和芘降解菌及藨草之间的交互作用 | 第64-65页 |
5.5 APG-NTA和芘降解菌及藨草在芘和镍去除中的贡献 | 第65-67页 |
5.6 强化机理综合分析 | 第67-68页 |
5.7 潜在应用前景探讨 | 第68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3页 |
6.1 结论 | 第70-71页 |
6.2 创新性 | 第71页 |
6.3 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7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报的国家专利 | 第87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