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引言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硏究趋势 | 第13页 |
1.3 研究内容和框架 | 第13-16页 |
2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紧急疏散的基本理论 | 第16-24页 |
2.1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紧急疏散的概念 | 第16-17页 |
2.2 紧急疏散物理环境分析 | 第17-20页 |
2.2.1 车站站台形式 | 第17-18页 |
2.2.2 设施空间布局 | 第18-19页 |
2.2.3 基于客流特点的站内设施划分 | 第19-20页 |
2.3 车站紧急疏散时间标准 | 第20页 |
2.4 车站内各设备的通过能力 | 第20-2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3 行人疏散模式 | 第24-33页 |
3.1 行人疏散模式构建依据及内容 | 第24-25页 |
3.1.1 构建依据与思路 | 第24-25页 |
3.1.2 具体内容及其逻辑关系 | 第25页 |
3.2 行人疏散模式影响因素 | 第25-28页 |
3.2.1 环境因素 | 第25-26页 |
3.2.2 心理因素 | 第26-27页 |
3.2.3 行为及其他因素 | 第27页 |
3.2.4 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 第27-28页 |
3.3 行人疏散模式构建方法 | 第28-29页 |
3.4 旅客疏散的微观模型 | 第29-30页 |
3.4.1 社会力模型 | 第29-30页 |
3.5 基于社会力模型的Anylogic行人库仿真 | 第30-3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4 旅客紧急疏散行为特性分析 | 第33-46页 |
4.1 旅客结伴逃生行为特性分析 | 第33-38页 |
4.1.1 结伴旅客疏散流程 | 第33-34页 |
4.1.2 结伴旅客行为的模型问题 | 第34页 |
4.1.3 结伴旅客行为的仿真模型优化 | 第34-35页 |
4.1.4 基于Anylogic的结伴旅客行为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紧急疏散的影响 | 第35-38页 |
4.2 旅客寻路行为特性分析 | 第38-40页 |
4.2.1 寻路行为的微观描述 | 第38-39页 |
4.2.2 恐慌心理下寻路模型优化 | 第39-40页 |
4.3 瓶颈口竞争行为特性分析 | 第40-45页 |
4.3.1 瓶颈口竞争行为疏散问题 | 第40-41页 |
4.3.2 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41-43页 |
4.3.3 仿真优化 | 第43-4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5 仿真案例分析 | 第46-55页 |
5.1 引言 | 第46页 |
5.2 复兴门站仿真环境分析 | 第46-48页 |
5.2.1 建筑环境分析 | 第46-47页 |
5.2.2 复兴门站主要设施设备属性 | 第47-48页 |
5.3 车站旅客疏散仿真 | 第48-49页 |
5.3.1 仿真方案设定 | 第48-49页 |
5.3.2 参数与指标选择 | 第49页 |
5.4 仿真过程创建 | 第49-52页 |
5.5 仿真结果与性能评价分析 | 第52-54页 |
5.5.1 疏散能力分析 | 第52-53页 |
5.5.2 疏散瓶颈分析 | 第53-54页 |
5.6 总体评价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54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6 结论 | 第55-57页 |
6.1 本文总结 | 第55页 |
6.2 展望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