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制导炮弹动力学分析与稳定控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制导炮弹研究历程简述 | 第10-12页 |
1.2.2 旋转弹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4-15页 |
第2章 旋转制导炮弹飞行动力学模型 | 第15-29页 |
2.1 引言 | 第15页 |
2.2 坐标系及其旋转变换 | 第15-19页 |
2.3 旋转弹飞行过程受力分析 | 第19-24页 |
2.3.1 作用在弹体上的力和力矩 | 第19-21页 |
2.3.2 控制力和控制力矩 | 第21-24页 |
2.4 基于准弹体坐标系的飞行动力学模型 | 第24-28页 |
2.4.1 动力学方程 | 第24-26页 |
2.4.2 运动学方程 | 第26-27页 |
2.4.3 质量变化方程 | 第27页 |
2.4.4 几何关系方程 | 第27页 |
2.4.5 低速旋转炮弹运动方程组 | 第27-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弹体动力学特性与开环控制 | 第29-42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扰动运动方程组的建立 | 第29-31页 |
3.3 旋转炮弹弹体的传递函数 | 第31-34页 |
3.4 旋转弹弹体的动态稳定性与失稳机理 | 第34-37页 |
3.4.1 动态稳定性条件 | 第34-36页 |
3.4.2 旋转炮弹动态失稳机理 | 第36-37页 |
3.5 旋转制导炮弹开环控制系统分析 | 第37-41页 |
3.5.1 旋转制导炮弹开环控制 | 第37-40页 |
3.5.2 开环控制时弹体动力学调整 | 第40-4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双通道控制旋转炮弹自动驾驶仪设计 | 第42-63页 |
4.1 引言 | 第42页 |
4.2 旋转制导炮弹耦合特性分析 | 第42-46页 |
4.3 旋转炮弹两回路过载自动驾驶仪设计 | 第46-53页 |
4.3.1 两回路过载自动驾驶仪结构 | 第47-48页 |
4.3.2 两回路过载自动驾驶仪设计 | 第48-51页 |
4.3.3 两回路过载自动驾驶仪仿真分析 | 第51-53页 |
4.4 自动驾驶仪控制耦合的解耦设计 | 第53-62页 |
4.4.1 控制耦合的串联补偿法解耦 | 第53-56页 |
4.4.2 控制耦合的舵偏角反馈法动态解耦 | 第56-59页 |
4.4.3 过载驾驶仪控制耦合解耦仿真分析 | 第59-6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5章 自动驾驶仪滑模变结构控制器设计 | 第63-79页 |
5.1 引言 | 第63页 |
5.2 制导炮弹非线性耦合控制模型 | 第63-64页 |
5.3 非线性系统反馈线性化解耦控制 | 第64-67页 |
5.3.1 基本概念 | 第64-66页 |
5.3.2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反馈线性化解耦 | 第66-67页 |
5.4 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 | 第67-70页 |
5.4.1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定义 | 第67-68页 |
5.4.2 滑模的存在条件和到达条件 | 第68页 |
5.4.3 变结构控制的完全匹配条件 | 第68-70页 |
5.5 驾驶仪滑模变结构控制器设计 | 第70-78页 |
5.5.1 基于反馈线性化的滑模控制 | 第70-73页 |
5.5.2 滑模变结构两回路过载驾驶仪设计 | 第73-75页 |
5.5.3 滑模变结构驾驶仪仿真分析 | 第75-78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结论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