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方法及其逻辑思路 | 第12-13页 |
1.3.1 案例研究法 | 第12页 |
1.3.2 文献分析法 | 第12-13页 |
1.4 研究技术路线及内容 | 第13-14页 |
1.5 论文结构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理论综述及研究框架 | 第16-33页 |
2.1 社会企业相关理论 | 第16-20页 |
2.1.1 国内外关于社会企业的定义及类型 | 第16-19页 |
2.1.2 社会企业家相关理论 | 第19-20页 |
2.2 社会网络相关理论 | 第20-22页 |
2.2.1 社会网络理论 | 第20-21页 |
2.2.2“人情交换”相关理论 | 第21-22页 |
2.3 自组织理论 | 第22-24页 |
2.4 企业生态系统的内涵与特征 | 第24-30页 |
2.4.1 企业生态系统的内涵与结构 | 第24-27页 |
2.4.2 企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 | 第27-29页 |
2.4.3 企业生态系统中成员间关系特征分析 | 第29-30页 |
2.5 理论框架与研究内容 | 第30-3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33-41页 |
3.1 研究方法选择 | 第33页 |
3.2 研究对象的选取 | 第33-35页 |
3.2.1 选择案例的标准 | 第33-34页 |
3.2.2 案例对象的选取 | 第34-35页 |
3.3 资料收集与分析 | 第35-37页 |
3.3.1 资料收集 | 第35-37页 |
3.3.2 证据链构建 | 第37页 |
3.4 数据分析 | 第37-39页 |
3.4.1 数据编码 | 第38页 |
3.4.2 编码评估分析 | 第38-39页 |
3.5 信度与效度 | 第39-40页 |
3.5.1 信度 | 第39页 |
3.5.2 效度 | 第39-4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案例分析 | 第41-57页 |
4.1 GETWELL公司的简介 | 第41页 |
4.2 GETWELL公司“道义流通”模式简介 | 第41-43页 |
4.3 以GETWELL公司为核心的社会企业生态系统的案例分析 | 第43-51页 |
4.3.1 以GETWELL公司为核心的社会企业生态系统的形成过程 | 第43-46页 |
4.3.2 以GETWELL公司为核心的社会企业生态系统的结构 | 第46-49页 |
4.3.3 以GETWELL公司为核心的社会企业生态系统各成员之间的关系特征 | 第49-51页 |
4.4 数据分析与评估 | 第51-56页 |
4.4.1 数据编码分析 | 第51-56页 |
4.4.2 数据评估 | 第5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案例讨论与研究展望 | 第57-70页 |
5.1 社会企业生态系统的形成是一个自组织的过程 | 第57-61页 |
5.2 社会企业生态系统的构成 | 第61-63页 |
5.3 社会企业生态系统的成员关系及其特征 | 第63-67页 |
5.4 社会企业生态系统的内涵探讨 | 第67-6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结语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附录: 本文的访谈提纲 | 第76-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附件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