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中俄新型大国关系研究--发展路径与模式创新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3-27页 |
一、选题目的与意义 | 第13-16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3-14页 |
(二)选题的意义 | 第14-16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3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三、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 | 第23-24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五、论文创新与不足 | 第25-27页 |
第一章 中俄新型大国关系建立的现实基础 | 第27-45页 |
一、新时代世界发展潮流 | 第27-31页 |
(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 第27-28页 |
(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 第28-30页 |
(三)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 第30-31页 |
二、合作共赢的现实选择 | 第31-38页 |
(一)中俄两国地缘政治现实 | 第32-34页 |
(二)中俄转型时期改革的要求 | 第34-36页 |
(三)中俄发展战略的需要 | 第36-38页 |
三、中苏关系深刻的历史反思 | 第38-45页 |
(一)中苏两党意识形态分歧 | 第38-40页 |
(二)中苏经济合作完全中断 | 第40-41页 |
(三)中苏关系走向紧张对抗 | 第41-45页 |
第二章 中俄两国新型政治关系 | 第45-63页 |
一、中俄新型国家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 第45-51页 |
(一)中俄新型国家关系的初步建立 | 第45-47页 |
(二)中俄新型国家关系的稳步发展 | 第47-50页 |
(三)中俄新型国家关系发展新阶段 | 第50-51页 |
二、中俄新型国家关系的政治基础 | 第51-57页 |
(一)尊重发展模式和道路选择 | 第52-54页 |
(二)坚持平等互利和睦邻友好 | 第54-55页 |
(三)发展政治互信和战略协作 | 第55-57页 |
三、中俄新型国家关系的法律与机制保障 | 第57-63页 |
(一)缔结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 第57-59页 |
(二)签署了中俄两国边界条约 | 第59-60页 |
(三)建立了中俄两国对话合作机制 | 第60-63页 |
第三章 中俄两国新型经济关系 | 第63-87页 |
一、中俄两国新型经济关系发展的优势 | 第63-70页 |
(一)中俄两国经济的互补性 | 第63-66页 |
(二)中俄经济合作的地缘优势 | 第66-68页 |
(三)中俄经济合作的广阔空间 | 第68-70页 |
二、中俄两国新型经济关系的全面发展 | 第70-81页 |
(一)中俄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 | 第71-75页 |
(二)中俄两国投资领域的合作 | 第75-79页 |
(三)中俄两国能源领域的合作 | 第79-81页 |
三、中俄两国新型经济关系的合作机制 | 第81-87页 |
(一)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 | 第81-83页 |
(二)中俄两国政府各级协调机制 | 第83-84页 |
(三)中俄互利共赢的开放政策 | 第84-87页 |
第四章 中俄两国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 | 第87-113页 |
一、中俄两国关于国际秩序的基本主张 | 第87-94页 |
(一)坚持联合国的中心作用 | 第87-89页 |
(二)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 | 第89-91页 |
(三)倡导新型国际安全观 | 第91-94页 |
二、中俄两国关于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 | 第94-102页 |
(一)推动建立新型安全合作体系 | 第95-96页 |
(二)坚持贸易自由化和多边体系 | 第96-98页 |
(三)建立稳定的国际金融体系 | 第98-100页 |
(四)加强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合作 | 第100-102页 |
三、中俄两国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合作 | 第102-113页 |
(一)中俄在上海合作组织中的合作 | 第102-107页 |
(二)中俄在亚太经合组织中的合作 | 第107-110页 |
(三)中俄在“金砖国家”中的合作 | 第110-113页 |
第五章 中俄新型大国关系的经验与启示 | 第113-135页 |
一、中俄两国的相互尊重和开放包容 | 第113-121页 |
(一)相互尊重国家主权 | 第113-117页 |
(二)承认世界文化多样性 | 第117-118页 |
(三)坚持平等协商解决分歧 | 第118-121页 |
二、中俄两国的平等互利和合作共赢 | 第121-128页 |
(一)坚持结伴而不结盟 | 第121-124页 |
(二)实行对话而不对抗 | 第124-125页 |
(三)实现共赢而非独占 | 第125-128页 |
三、中俄两国的战略信任与共同安全 | 第128-135页 |
(一)超越大国政治悲剧 | 第128-130页 |
(二)构建大国战略互信 | 第130-133页 |
(三)走向大国共同安全 | 第133-135页 |
结论 | 第135-137页 |
参考文献 | 第137-159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59-161页 |
后记 | 第161-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