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石油机械设备与自动化论文--油气开采机械设备论文--抽油机械设备论文

抽油泵柱塞仿生六边形织构表面摩擦和润滑性能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4-32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4-16页
    1.2 抽油泵柱塞表面磨损形式及成因第16-17页
    1.3 抽油泵柱塞减阻耐磨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7-25页
        1.3.1 抽油泵柱塞材料表面强化第18-20页
        1.3.2 抽油泵柱塞表面结构改进第20-21页
        1.3.3 抽油泵柱塞整体结构改进第21-23页
        1.3.4 增加辅助性机构第23-25页
    1.4 典型动物减阻耐磨非光滑体表研究现状第25-29页
        1.4.1 土壤穴居动物减阻耐磨非光滑体表第25-27页
        1.4.2 地表动物减阻耐磨非光滑体表第27页
        1.4.3 水生动物减阻耐磨非光滑体表第27-29页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9-30页
    1.6 本文技术路线图第30-32页
第2章 东方沙蚺鳞片减阻耐磨的机理探究第32-64页
    2.1 引言第32页
    2.2 生物模本简介第32-34页
        2.2.1 东方沙蚺简介第32-33页
        2.2.2 红尾蚺简介第33-34页
    2.3 东方沙蚺鳞片宏观形貌观测与力学性能分析第34-44页
        2.3.1 东方沙蚺鳞片宏观形貌观测第34-40页
        2.3.2 东方沙蚺鳞片摩擦性能研究第40-44页
    2.4 东方沙蚺鳞片微观形貌观测与力学性能分析第44-62页
        2.4.1 东方沙蚺鳞片微观形貌观测第44-54页
        2.4.2 东方沙蚺鳞片微观力学性能研究第54-59页
        2.4.3 东方沙蚺鳞片表面摩擦性能研究第59-62页
    2.5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3章 仿生六边形织构试样干摩擦性能研究第64-80页
    3.1 引言第64页
    3.2 样件制备第64-68页
        3.2.1 激光淬火简介第64-65页
        3.2.2 摩擦试验样件制备第65-67页
        3.2.3 对磨样件制备第67-68页
    3.3 测试方法第68-70页
        3.3.1 硬度测量第68页
        3.3.2 干摩擦磨损试验第68-69页
        3.3.3 形貌观测第69-70页
    3.4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70-78页
    3.5 本章小结第78-80页
第4章 仿生六边形织构试样润滑摩擦性能研究第80-102页
    4.1 引言第80页
    4.2 激光打标技术简介第80-81页
    4.3 多自由度拼接仿生表面激光加工装置简介第81-88页
        4.3.1 激光器系统第82-84页
        4.3.2 辅助性加工装置第84-86页
        4.3.3 控制系统第86-88页
    4.4 摩擦试样制备与测试方式第88-92页
        4.4.1 摩擦试验样件制备第89-90页
        4.4.2 对磨样件制备第90-91页
        4.4.3 摩擦测试方法第91-92页
    4.5 测试结果与分析第92-100页
    4.6 本章小结第100-102页
第5章 仿生六边形织构单元润滑摩擦性能理论研究第102-120页
    5.1 引言第102页
    5.2 仿生六边形织构摩擦副的运动模型第102-103页
    5.3 仿生六边形织构的数学模型第103-107页
        5.3.1 仿生六边形单元体及油膜厚度方程第103-104页
        5.3.2 压力控制方程——Reynolds方程第104-105页
        5.3.3 边界条件第105页
        5.3.4 数值求解雷诺方程第105-107页
        5.3.5 数学模型的无量纲化第107页
    5.4 仿生六边形织构摩擦性能研究第107-109页
        5.4.1 流体力学模型构建第107-108页
        5.4.2 数值计算方法第108-109页
    5.5 数值分析结果与讨论第109-118页
        5.5.1 数值求算结果第109-110页
        5.5.2 “X”型单元体个数的影响第110-111页
        5.5.3 沟槽面密度的影响第111-112页
        5.5.4 沟槽深度的影响第112-113页
        5.5.5 织构取向的影响第113-115页
        5.5.6 相对运动速度的影响第115-116页
        5.5.7 外载的影响第116-118页
    5.6 本章小结第118-120页
第6章 仿生六边形织构单元润滑摩擦性能试验研究第120-132页
    6.1 引言第120页
    6.2 摩擦试验试样制备第120-124页
        6.2.1 摩擦试样制备第120-121页
        6.2.2 对磨样件制备第121-122页
        6.2.3 摩擦磨损试验设备改进第122-124页
        6.2.4 试验条件第124页
    6.3 试验结果分析第124-126页
    6.4 漏失量性能验证第126-129页
        6.4.1 试样制备第127-128页
        6.4.2 漏失量试验装置搭建第128页
        6.4.3 试验条件第128-129页
        6.4.4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129页
    6.5 本章小结第129-132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132-136页
    7.1 结论第132-133页
    7.2 创新点第133-134页
    7.3 展望第134-136页
参考文献第136-148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48-150页
致谢第150-151页

论文共1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兴安岭西部晚古生代地层岩相古地理特征及烃源岩评价
下一篇:近临界水原位提取油页岩内部有机质模拟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