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部门经济论文--林业论文

中国国有林区治理体制变迁的路径依赖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5-29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5-20页
        1.1.1 选题背景第15-18页
        1.1.2 研究意义第18-20页
    1.2 相关文献综述第20-23页
        1.2.1 国外相关文献评述第20页
        1.2.2 国内相关文献评述第20-23页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23-25页
        1.3.1 研究思路第23页
        1.3.2 研究方法第23-25页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构框架第25-26页
    1.5 主要创新与不足之处第26-29页
        1.5.1 主要创新第26-27页
        1.5.2 不足之处第27-29页
第2章 中国国有林区治理体制变迁路径依赖问题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第29-49页
    2.1 制度变迁理论第29-36页
        2.1.1 制度变迁的涵义第29页
        2.1.2 制度变迁旳分类第29-31页
        2.1.3 制度变迁的原因第31-33页
        2.1.4 制度变迁的主体第33-34页
        2.1.5 制度变迁的路径第34-35页
        2.1.6 制度变迁的方式第35-36页
    2.2 路径依赖理论第36-39页
        2.2.1 路径依赖的提出第36-37页
        2.2.2 路径依赖的形成第37-38页
        2.2.3 路径依赖的形式第38-39页
    2.3 不完全契约理论第39-42页
        2.3.1 不完全契约的产生原因第39-40页
        2.3.2 不完全契约的两个分支第40-42页
    2.4 委托—代理理论第42-44页
    2.5 生态经济理论第44-46页
        2.5.1 生态经济学的形成第44页
        2.5.2 生态经济学的特点第44-45页
        2.5.3 生态经济学的内容第45-46页
    2.6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46-47页
    2.7 小结第47-49页
第3章 中国国有林区治理体制变迁、特征事实与非均衡性第49-83页
    3.1 国有林区治理体制变迁第49-54页
        3.1.1 国有林区治理体制的初始界定(1949-1978)第49-50页
        3.1.2 国有林区治理体制变迁的启动(1978-1990)第50-51页
        3.1.3 国有林区治理体制变迁的渐进(1990-2000)第51-52页
        3.1.4 国有林区治理体制变迁的深入(2000至今)第52-54页
    3.2 国家林业政策演变第54-63页
        3.2.1 国家林业政策演变的第一阶段(1949-1976)第54-56页
        3.2.2 国家林业政策演变的第二阶段(1977-1997)第56-59页
        3.2.3 国家林业政策演变的第三阶段(1998至今)第59-63页
    3.3 国有林区的特征事实第63-67页
        3.3.1 公共性第63-64页
        3.3.2 外部性第64页
        3.3.3 契约性第64-65页
        3.3.4 代际分配性第65-66页
        3.3.5 市场不完善第66-67页
    3.4 国有林区治理体制非均衡性第67-82页
        3.4.1 公共地悲剧问题显著第67-68页
        3.4.2 体制机制问题突出第68-73页
        3.4.3 资源诅咒问题普遍第73-82页
    3.5 小结第82-83页
第4章 中国国有林区治理体制变迁的路径依赖形成、体现及成因分析第83-97页
    4.1 国有林区治理体制变迁的路径依赖形成第83-87页
        4.1.1 国有林区治理体制建立的初始成本效应第84-85页
        4.1.2 国有林区治理体制的学习效应第85-86页
        4.1.3 国有林区治理体制的协调效应第86-87页
        4.1.4 国有林区治理体制的适应性预期效应第87页
    4.2 国有林区治理体制变迁的路径依赖体现第87-90页
        4.2.1 对国有林权制度的依赖第88-89页
        4.2.2 对传统认知模式的依赖第89-90页
        4.2.3 对现存制度环境的依赖第90页
    4.3 国有林区治理体制变迁的路径依赖成因分析第90-96页
        4.3.1 初始条件设定第90-93页
        4.3.2 体制锁定约束第93-94页
        4.3.3 利益集团博弈第94页
        4.3.4 沉淀成本滞后第94-96页
        4.3.5 无效市场限制第96页
    4.4 小结第96-97页
第5章 中国国有林区治理体制改革路径依赖的案例研究第97-127页
    5.1 伊春国家重点国有林区综合改革情况第97-111页
        5.1.1 基本情况第97页
        5.1.2 治理体制变迁过程第97-100页
        5.1.3 治理体制的路径依赖第100-104页
        5.1.4 治理体制的路径依赖成因分析第104-109页
        5.1.5 治理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第109-111页
    5.2 吉林森工改革发展情况第111-117页
        5.2.1 基本概况第111页
        5.2.2 改革总体思路第111-113页
        5.2.3 改革的主要措施第113-115页
        5.2.4 主要成效第115-116页
        5.2.5 发展构想第116-117页
    5.3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体制改革情况第117-125页
        5.3.1 改革背景第117-119页
        5.3.2 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第119页
        5.3.3 改革的主要措施第119-123页
        5.3.4 改革的主要成效第123-125页
    5.4 小结第125-127页
第6章 国外国有林区治理体制超越路径依赖的启示第127-141页
    6.1 国外主要国家国有林区的治理体制第127-134页
        6.1.1 美国国有林区治理体制第127-129页
        6.1.2 俄罗斯国有林区治理体制第129-131页
        6.1.3 日本国有林区治理体制第131-132页
        6.1.4 德国国有林区治理体制第132-134页
    6.2 国外主要国家国有林区治理体制比较评述第134-135页
        6.2.1 清晰的产权界定是前提基础第134页
        6.2.2 完善法律与制度是根本保障第134-135页
        6.2.3 稳定的治理体制是重要保证第135页
    6.3 国外国有林区治理体制超越路径依赖的启示第135-140页
        6.3.1 进一步理顺国有林区体制机制第136页
        6.3.2 真正分离国有林区管理经营权第136-137页
        6.3.3 稳定完善国有林区的治理体制第137-138页
        6.3.4 切实提高国有林区人员的素质第138-140页
    6.4 小结第140-141页
第7章 破解中国国有林区治理体制变迁中路径依赖的政策建议第141-157页
    7.1 强化市场在国有林区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第141-144页
        7.1.1 明晰各种产权关系第141页
        7.1.2 打破僵化意识禁锢第141-142页
        7.1.3 放弃种种偏袒保护第142-143页
        7.1.4 全面引入竞争机制第143页
        7.1.5 实行对外开放战略第143-144页
    7.2 消解国有林区沉淀成本存量第144-146页
        7.2.1 完善国有林区治理结构第144-145页
        7.2.2 切断利益关联传递渠道第145页
        7.2.3 发挥政府主导推动作用第145-146页
    7.3 依靠顶层设计强力推动国有林区治理体制现代化第146-150页
        7.3.1 加大扶持政策新供给第146-147页
        7.3.2 打造产业发展新模式第147-148页
        7.3.3 构建经营管理新体制第148页
        7.3.4 分类设计林权新契约第148页
        7.3.5 构建委托代理新制度第148-149页
        7.3.6 加强监管制度新设计第149-150页
    7.4 推进国有林区混合所有制改革第150-152页
        7.4.1 加强科学规划第150页
        7.4.2 破除市场壁垒第150页
        7.4.3 分类分层推进第150-151页
        7.4.4 推进多元投资第151页
        7.4.5 鼓励职工持股第151-152页
    7.5 引入强大外力推动国有林区治理体制演进第152-154页
        7.5.1 畅通利益表达渠道第152页
        7.5.2 吸收社会各界意见第152-153页
        7.5.3 充分贯彻民主精神第153-154页
    7.6 实现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第154-156页
        7.6.1 提升林业科技含量第154页
        7.6.2 建立林业保障体系第154-155页
        7.6.3 加快林业体制改革第155页
        7.6.4 优化林业经济结构第155页
        7.6.5 完善林业法律机制第155-156页
    7.7 小结第156-157页
第8章 结论与展望第157-161页
    8.1 研究结论第157-158页
    8.2 研究展望第158-161页
参考文献第161-17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75-179页
致谢第179页

论文共1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越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比较研究
下一篇:投资组合Beta系数测度及其时变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