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4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2.1 福建土楼建筑特点 | 第10-11页 |
1.2.2 福建土楼结构特点 | 第11-12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2-15页 |
1.4 研究概况 | 第15-21页 |
1.4.1 生土结构抗震性能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4.2 木结构抗震性能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4.3 组合界面粘结性能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1.4.4 组合界面反复荷载研究现状 | 第21页 |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1-24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21-24页 |
第2章 模型设计与材性试验 | 第24-42页 |
2.1 试验研究的目的 | 第24页 |
2.2 试验模型设计 | 第24-28页 |
2.2.1 木梁 | 第24-25页 |
2.2.2 夯土 | 第25-28页 |
2.3 夯筑材料与工具 | 第28-30页 |
2.3.1 夯筑材料 | 第28页 |
2.3.2 夯筑模具 | 第28-30页 |
2.4 试件制作 | 第30-32页 |
2.4.1 应变片粘贴 | 第30-32页 |
2.4.2 夯筑 | 第32页 |
2.5 试验装置 | 第32-34页 |
2.6 试件材性试验 | 第34-40页 |
2.6.1 夯土试块的抗压试验 | 第35-36页 |
2.6.2 木材顺纹抗拉强度试验 | 第36-37页 |
2.6.3 木材顺纹抗压强度试验 | 第37-39页 |
2.6.4 木材顺纹抗拉弹性模量试验 | 第39-40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3章 木梁-夯土墙粘结-滑移试验及分析 | 第42-57页 |
3.1 概述 | 第42页 |
3.2 木梁与夯土间粘结-滑移试验 | 第42-44页 |
3.2.1 试验设备 | 第42-43页 |
3.2.2 量测方案 | 第43页 |
3.2.3 加载方案 | 第43-44页 |
3.3 试验现象及结果分析 | 第44-55页 |
3.3.1 试验破坏过程与结果 | 第44-46页 |
3.3.2 木梁-夯土摩擦力与位移分析 | 第46-49页 |
3.3.3 木梁-夯土界面的应力分布 | 第49-52页 |
3.3.4 不同夯土墙应力水平对极限滑移荷载的影响 | 第52-53页 |
3.3.5 木梁不同粗糙程度对极限滑移荷载的影响 | 第53-54页 |
3.3.6 木梁不同伸入长度对极限滑移荷载的影响 | 第54-55页 |
3.4 小结 | 第55-57页 |
第4章 木梁-夯土墙界面粘结力理论分析 | 第57-64页 |
4.1 概述 | 第57页 |
4.2 粘结机理 | 第57-58页 |
4.3 受力分析 | 第58-61页 |
4.3.1 平均粘结应力 | 第58-60页 |
4.3.2 滑动前局部粘结应力 | 第60-61页 |
4.4 滑动摩擦力 | 第61-6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5章 木梁-夯土墙循环摩擦耗能试验及分析 | 第64-80页 |
5.1 概述 | 第64页 |
5.2 木梁与夯土间循环摩擦耗能试验 | 第64-67页 |
5.2.1 试验设备 | 第64-65页 |
5.2.2 量测方案 | 第65-66页 |
5.2.3 加载方案 | 第66-67页 |
5.3 试验破坏过程与结果 | 第67-68页 |
5.4 滞回曲线分析 | 第68-72页 |
5.5 骨架曲线分析 | 第72-78页 |
5.5.1 不同夯土墙应力水平骨架曲线分析 | 第74-75页 |
5.5.2 木梁不同粗糙程度骨架曲线分析 | 第75-76页 |
5.5.3 木梁不同伸入长度骨架曲线分析 | 第76-78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0-84页 |
6.1 结论 | 第80-81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81-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