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钢-混凝土组合梁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 | 第11-14页 |
1.2.1 钢-混凝土组合梁在国外的发展 | 第11-13页 |
1.2.2 钢-混凝土组合梁在国内的发展 | 第13-14页 |
1.3 钢-混凝土组合梁收缩徐变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1 国外钢-混凝土组合梁收缩徐变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3.2 国内钢-混凝土组合梁收缩徐变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钢-混凝土组合梁滑移和剪力滞效应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7-20页 |
1.5.1 选题背景 | 第17页 |
1.5.2 本文的特点与创新 | 第17-18页 |
1.5.3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混凝土的收缩徐变 | 第20-33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混凝土收缩徐变机理及影响因素 | 第20-22页 |
2.2.1 收缩机理 | 第20页 |
2.2.2 徐变机理 | 第20-22页 |
2.3 混凝土徐变计算理论 | 第22-25页 |
2.3.1 老化理论 | 第22-23页 |
2.3.2 弹性徐变理论 | 第23页 |
2.3.3 弹性老化理论 | 第23页 |
2.3.4 继效流动理论 | 第23-25页 |
2.4 混凝土收缩徐变预测模型 | 第25-28页 |
2.4.1 CEB-FIP系列模型 | 第25-26页 |
2.4.2 ACI209系列模型 | 第26页 |
2.4.3 BP系列模型 | 第26-27页 |
2.4.4 GZ(1993)模型 | 第27页 |
2.4.5 GL(2000)模型 | 第27-28页 |
2.5 混凝土徐变效应的分析方法 | 第28-31页 |
2.5.1 Dischinger法及改进的Dischinger法 | 第28-29页 |
2.5.2 基于流变模型的计算方法 | 第29-30页 |
2.5.3 按龄期调整的有效模量法(AEEM法或TB法) | 第30-3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三章 钢-混凝土组合箱型梁的短期荷载性能 | 第33-58页 |
3.1 引言 | 第33页 |
3.2 基本假定 | 第33-36页 |
3.3 基本微分方程的建立 | 第36-41页 |
3.3.1 虚功原理 | 第36页 |
3.3.2 微分方程的推导 | 第36-41页 |
3.4 简支梁控制微分方程组的求解 | 第41-43页 |
3.4.1 有限差分法 | 第41-43页 |
3.4.2 Matlab编程求解线性方程组 | 第43页 |
3.5 算例分析 | 第43-56页 |
3.5.1 栓钉的抗剪刚度和荷载—滑移(P-S)关系式 | 第44-45页 |
3.5.2 挠度分析 | 第45-48页 |
3.5.3 滑移分析 | 第48-51页 |
3.5.4 横向应力应变分析 | 第51-5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四章 钢-混凝土组合箱型梁的长期荷载性能 | 第58-75页 |
4.1 引言 | 第58页 |
4.2 基本微分方程的建立 | 第58-64页 |
4.2.1 收缩徐变变量 | 第58-59页 |
4.2.2 微分方程的推导 | 第59-62页 |
4.2.3 控制微分方程组的求解及参数选取 | 第62-64页 |
4.3 算例分析 | 第64-73页 |
4.3.1 挠度分析 | 第65-68页 |
4.3.2 滑移分析 | 第68-69页 |
4.3.3 横向应力应变分析 | 第69-7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五章 有限元建模分析 | 第75-94页 |
5.1 引言 | 第75-76页 |
5.2 利用有限元软件的建模分析 | 第76-82页 |
5.2.1 基本原理 | 第76-78页 |
5.2.2 建模分析过程 | 第78-82页 |
5.3 计算结果分析 | 第82-93页 |
5.3.1 简支箱梁收缩徐变分析 | 第82-89页 |
5.3.2 两跨连续箱梁收缩徐变简析 | 第89-9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94-97页 |
结论 | 第94-95页 |
展望 | 第95-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4-105页 |
致谢 | 第105-106页 |
附件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