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教师、班主任论文

美国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的经验及启示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6-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9页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第9-11页
     ·选题缘由第9-10页
     ·研究意义第10-11页
   ·研究现状(文献综述)第11-14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主要概念界定第14-15页
     ·中小学第14页
     ·中小学教师第14页
     ·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第14-15页
   ·主要研究方法第15-16页
     ·文献法第15页
     ·历史法第15页
     ·比较法第15-16页
   ·创新与不足第16-19页
     ·创新之处第16页
     ·不足之处第16-19页
第二章 美国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的缘起与发展第19-29页
   ·美国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的缘起第19-23页
     ·缘于教师专业发展及其理论第19-21页
     ·缘于教师职业特点及教师角色定位第21-22页
     ·缘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第22-23页
   ·美国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的发展第23-29页
     ·萌芽阶段第23-24页
     ·形成阶段第24-26页
     ·发展阶段第26页
     ·创新阶段第26-29页
第三章 美国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的经验第29-39页
   ·培训目标具针对性与前瞻性及可操作性第29-31页
     ·培训目标的针对性第29-30页
     ·培训目标的前瞻性第30页
     ·培训目标的可操作性第30-31页
   ·培训内容具丰富性与适用性第31-32页
     ·培训内容的丰富性第31页
     ·培训内容的适用性第31-32页
   ·培训模式灵活多样第32-36页
     ·课程本位模式第32-33页
     ·学校本位模式第33-34页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模式第34-35页
     ·教师主体模式第35页
     ·远距离培训模式第35-36页
   ·较为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第36-39页
     ·健全的制度保障第36页
     ·较完善的法规保障第36-37页
     ·多渠道的经费保障第37页
     ·多元的评价保障体系第37-39页
第四章 我国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的反思第39-45页
   ·我国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现状与问题第39-42页
     ·培训目标偏离第39-40页
     ·培训内容不切实际第40-41页
     ·培训形式不灵活第41页
     ·评价方式过于简单第41-42页
   ·我国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问题的成因第42-45页
     ·主体认识不到位第42页
     ·实际调研不够第42-43页
     ·过于急功近利第43页
     ·投资渠道有限第43-44页
     ·缺乏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第44-45页
第五章 美国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经验对我们的启示第45-51页
   ·明确培训目标第45-46页
     ·更新培训观念第45页
     ·衔接各阶段目标第45-46页
     ·注重教师综合素质提升第46页
   ·创新培训内容第46-47页
     ·注重与现实结合第46-47页
     ·重视教师反馈第47页
   ·培训模式多样化第47-48页
     ·激发教师积极性、主动性第47页
     ·发展“远距离”培训模式第47-48页
   ·建构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第48-51页
     ·建立健全法规制度第48页
     ·保障培训时间和经费第48-51页
参考文献第51-55页
致谢第55-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校生态文明素质教育路径研究
下一篇:经典诵读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的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