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试验论文--整车试验论文

汽车碰撞假人皮肤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测试分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3-35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汽车安全现状及汽车安全分类第14-18页
        1.2.1 汽车安全现状第14-15页
        1.2.2 汽车安全的分类第15-17页
        1.2.3 汽车被动安全法规政策第17-18页
    1.3 汽车碰撞试验与汽车碰撞假人第18-26页
        1.3.1 汽车碰撞试验简要介绍第19-22页
        1.3.2 汽车碰撞假人的基本性能和特点第22-26页
    1.4 汽车碰撞试验中假人的伤害指标第26-30页
        1.4.1 汽车碰撞假人基本伤害指标第26-27页
        1.4.2 各国汽车碰撞假人伤害指标对比第27-30页
    1.5 汽车碰撞假人皮肤的介绍第30-33页
        1.5.1 汽车碰撞假人皮肤的研究意义第31页
        1.5.2 汽车碰撞假人皮肤的研究现状第31-33页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33-35页
第2章 原材料筛选及试样制备第35-39页
    2.1 共混原材料筛选第35-37页
        2.1.1 热塑性聚氨酯第35-36页
        2.1.2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第36页
        2.1.3 聚氯乙烯第36-37页
    2.2 制备方法选择第37-39页
第3章 试验方法及设备第39-49页
    3.1 试验原材料及原材料预处理第39-42页
        3.1.1 共混材料第39-40页
        3.1.2 添加剂第40-41页
        3.1.3 原材料预处理第41-42页
    3.2 试样制备及设备第42-44页
        3.2.1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热塑性聚氨酯共混试样制备第42页
        3.2.2 聚氯乙烯和热塑性聚氨酯共混试样制备第42-43页
        3.2.3 制备所用的设备原理第43-44页
    3.3 假人皮肤样品力学性能测试第44-49页
        3.3.1 假人皮肤样品拉伸性能测试第44-46页
        3.3.2 假人皮肤样品冲击性能测试第46页
        3.3.3 假人皮肤样品硬度测试第46-49页
第4章 原材料共混对汽车碰撞假人皮肤样品性能的影响第49-59页
    4.1 原材料共混对假人皮肤样品拉伸性能的影响第50-55页
        4.1.1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与热塑性聚氨酯共混组拉伸性能分析第50-52页
        4.1.2 聚氯乙烯与热塑性聚氨酯共混组拉伸性能分析第52-55页
    4.2 原材料共混对假人皮肤样品冲击性能的影响第55-56页
        4.2.1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与热塑性聚氨酯共混冲击性能第55页
        4.2.2 聚氯乙烯与热塑性聚氨酯共混冲击性能第55-56页
    4.3 原材料共混对假人皮肤样品硬度的影响第56-59页
        4.3.1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与热塑性聚氨酯共混硬度指标第56页
        4.3.2 聚氯乙烯与热塑性聚氨酯共混硬度指标第56-59页
第5章 对假人皮肤试样冲击性能、硬度的回归分析与预测第59-85页
    5.1 回归分析第59-60页
        5.1.1 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第59-60页
        5.1.2 一元回归的方法概述第60页
    5.2 对假人皮肤试样冲击性能回归分析与预测第60-70页
        5.2.1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与热塑性聚氨酯共混冲击性能回归分析第60-65页
        5.2.2 聚氯乙烯与热塑性聚氨酯共混冲击性能回归分析第65-70页
    5.3 对假人皮肤试样硬度指标回归分析与预测第70-80页
        5.3.1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与热塑性聚氨酯共混硬度指标回归分析第70-75页
        5.3.2 聚氯乙烯与热塑性聚氨酯共混硬度指标回归分析第75-80页
    5.4 汽车碰撞假人皮肤回归分析结果预测及验证第80-82页
        5.4.1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与热塑性聚氨酯共混冲击强度和硬度指标的回归预测第81-82页
        5.4.2 聚氯乙烯与热塑性聚氨酯共混冲击强度和硬度指标的回归预测第82页
    5.5 本章小结第82-85页
第6章 结论第85-87页
展望及后续实验设计第87-89页
参考文献第89-9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97-99页
致谢第99-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汽车多孔声学包装材料非光滑表面耦合仿生吸声机理研究
下一篇:基于等效静态载荷方法的碰撞拓扑优化研究及其软件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