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4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8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1页 |
四、研究内容与结构 | 第11-14页 |
第一章 问题提出 | 第14-20页 |
一、典型案例的简介 | 第14-17页 |
二、案例评析及问题的提出 | 第17-20页 |
第二章 隐名股东权利受保护的前提 | 第20-26页 |
一、隐名股东的资格认定 | 第20-23页 |
(一)认定隐名股东资格的学说 | 第20-21页 |
(二)国外立法对隐名股东地位认定的规定 | 第21页 |
(三)我国对隐名股东地位的认定 | 第21-23页 |
二、代持股协议的效力 | 第23-26页 |
(一)规避法律强制性规范的代持股协议的效力 | 第23-24页 |
(二)骗取优惠政策的代持股协议的效力 | 第24-25页 |
(三)基于投资者自我选择的代持股协议的效力 | 第25-26页 |
第三章 我国法律对隐名股东权利保护的现状及其司法实践 | 第26-32页 |
一、我国法律对隐名股东权利保护的规定 | 第26-27页 |
二、司法实践中对隐名股东问题的处理方式 | 第27-32页 |
(一)《解释三》出台之前的处理模式 | 第27-29页 |
(二)《解释三》确立的处理模式 | 第29-32页 |
第四章 隐名股东权利保护的完善 | 第32-40页 |
一、完善当前有关隐名股东的各项制度 | 第32-34页 |
(一)完善隐名股东的资格认定制度 | 第32-33页 |
(二)完善由隐名股东衍生出的相关纠纷的解决制度 | 第33-34页 |
二、在隐名股东权利的保护中引入股权信托制度 | 第34-40页 |
(一)股权信托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 第34-35页 |
(二)股权信托相关当亊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 第35-36页 |
(三)引入股权信托制度的可行性 | 第36-40页 |
结语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致谢 | 第46-48页 |
作者简介 | 第48-50页 |
学位论文数据库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