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3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0-13页 |
1.1.1 微带天线 | 第10页 |
1.1.2 超表面 | 第10-11页 |
1.1.3 超表面和微带天线的结合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 | 第13-23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总结 | 第20-21页 |
1.2.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微带天线辐射和圆极化理论 | 第23-35页 |
2.1.微带天线的辐射原理 | 第23-24页 |
2.2 微带天线的传输线模型 | 第24-28页 |
2.3 微带天线的圆极化基本理论 | 第28-30页 |
2.4 微带天线圆极化的实现方法 | 第30-3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超表面电磁均一化理论 | 第35-44页 |
3.1 超表面等效媒质理论 | 第35-39页 |
3.1.1 Floquet定理 | 第35-36页 |
3.1.2 超表面的等效介电常数和等效磁导率 | 第36-39页 |
3.2 超表面单元的等效相对介电常数和等效相对磁导率的求解 | 第39-43页 |
3.2.1 NRW法(散射参数逆推法) | 第39-41页 |
3.2.2 超表面的S参数获取方法 | 第41-4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基于超表面的频带可重构微带天线的研究 | 第44-61页 |
4.1 微带天线的设计 | 第44-50页 |
4.1.1 微带天线的贴片尺寸 | 第44-47页 |
4.1.2 微带天线的馈电 | 第47-50页 |
4.2 超表面的设计 | 第50-53页 |
4.2.1 栅格形式超表面 | 第51-52页 |
4.2.2 鱼鳞结构超表面 | 第52-53页 |
4.3 仿真结果 | 第53-55页 |
4.4 理论验证 | 第55-58页 |
4.4.1 各向同性验证法 | 第55-57页 |
4.4.2 各向异性验证法 | 第57-58页 |
4.5 测试结果 | 第58-6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基于超表面的极化可重构微带天线设计 | 第61-79页 |
5.1 微带天线的设计 | 第61-62页 |
5.2 超表面的设计 | 第62-68页 |
5.2.1 切角矩形结构超表面 | 第63-65页 |
5.2.2 柳叶结构超表面 | 第65-68页 |
5.3 仿真结果 | 第68-74页 |
5.4 测试结果 | 第74-7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结论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