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声品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声品质的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声品质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2.3 非稳态声品质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3-16页 |
第二章 掩蔽效应与声品质评价 | 第16-26页 |
2.1 掩蔽效应概述 | 第16-19页 |
2.1.1 相关听觉知识概述 | 第16-17页 |
2.1.2 掩蔽效应概述 | 第17页 |
2.1.3 掩蔽效应分类 | 第17-19页 |
2.1.4 掩蔽效应的应用 | 第19页 |
2.2 声品质客观参数 | 第19-22页 |
2.2.1 声学客观参数概述 | 第19-20页 |
2.2.2 心理声学参数 | 第20-22页 |
2.3 声品质主观评价 | 第22-24页 |
2.3.1 评价主体 | 第22-23页 |
2.3.2 评价方法 | 第23-24页 |
2.3.3 评价主体的培训 | 第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第三章 掩蔽效应下的声品质主客观评价 | 第26-50页 |
3.1 声品质评价试验方案设计 | 第26-30页 |
3.1.1 掩蔽声环境的选取 | 第27页 |
3.1.2 建立声音样本 | 第27-29页 |
3.1.3 正交试验设计 | 第29-30页 |
3.2 声品质主观评价 | 第30-36页 |
3.2.1 主观评价指标选取 | 第30页 |
3.2.2 声品质主观评价及数据处理 | 第30-36页 |
3.3 声品质客观评价 | 第36-49页 |
3.3.1 声品质客观评价参数计算 | 第37-42页 |
3.3.2 语言清晰度的讨论 | 第42-46页 |
3.3.3 声品质客观评价参数的动态特性分析 | 第46-4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掩蔽效应下的声品质综合评价模型建立 | 第50-64页 |
4.1 模糊综合评价理论简介 | 第50-52页 |
4.2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理论的声品质综合评价建模分析 | 第52-63页 |
4.2.1 客车车内声环境分区及其隶属度函数的确定 | 第54-57页 |
4.2.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评价体系权重确定 | 第57-60页 |
4.2.3 声品质综合评价计算结果 | 第60-63页 |
4.2.4 综合评价模型的检验 | 第6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掩蔽效应下的声品质优化论证及优化措施讨论 | 第64-70页 |
5.1 客车车内声品质优化的论证 | 第64-65页 |
5.1.1 客观参数的优化对比 | 第64页 |
5.1.2 主观评价结果对比 | 第64-65页 |
5.2 客车车内声品质优化方案 | 第65-68页 |
5.2.1 降低客车车内声环境声压级的方法 | 第65-67页 |
5.2.2 掩蔽效应下的客车车内声品质优化措施 | 第67-6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70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