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债权平等性之突破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导论 | 第12-23页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1页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1-23页 |
1. 研究思路 | 第21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一、债权的平等性及其突破 | 第23-31页 |
(一) 债权的平等性 | 第23-27页 |
1. 债权平等性的内涵及意义 | 第23-24页 |
2. 债权平等性的理论基础 | 第24-25页 |
3. 债权平等性的功能 | 第25-27页 |
(二) 债权平等性之突破的原因及路径 | 第27-31页 |
1. 债权平等性突破的原因 | 第27-29页 |
2. 债权平等性的突破路径 | 第29-31页 |
二、特定债权因法律赋予优先性突破平等性 | 第31-41页 |
(一) 何谓优先性债权 | 第31-33页 |
1. 优先性债权的界定 | 第31-32页 |
2. 优先性债权与优先权 | 第32-33页 |
(二) 国外优先性债权突破债权平等性的模式 | 第33-36页 |
1. 德国模式 | 第34-35页 |
2. 日本模式 | 第35-36页 |
(三) 我国大陆地区立法现状及评析 | 第36-39页 |
1. 我国大陆地区的立法现状 | 第36-38页 |
2. 我国大陆地区的立法评析 | 第38-39页 |
(四) 小结 | 第39-41页 |
三、不动产债权因预告登记突破平等性 | 第41-55页 |
(一) 何谓预告登记 | 第41-44页 |
1. 性质探讨 | 第41-42页 |
2. 效力分析 | 第42-44页 |
(二) 国外预告登记突破债权平等性的模式 | 第44-48页 |
1. 德国模式 | 第44-45页 |
2. 日本模式 | 第45-48页 |
(三) 我国立法现状及评析 | 第48-53页 |
1. 我国台湾地区的立法现状 | 第48页 |
2. 我国大陆地区的立法现状 | 第48-52页 |
3. 我国大陆地区立法现状之评析 | 第52-53页 |
(四) 小结 | 第53-55页 |
四、动产多重买卖因法释规定履行顺序突破平等性 | 第55-67页 |
(一) 何谓动产多重买卖 | 第55-58页 |
1. 动产多重买卖的界定 | 第55-56页 |
2. 动产多重买卖的产生原因分析 | 第56-58页 |
(二) 动产多重买卖的突破债权平等性分析 | 第58-61页 |
1. 普通动产多重买卖的突破债权平等性分析 | 第58-59页 |
2. 特殊动产多重买卖的突破债权平等性分析 | 第59-61页 |
(三) 突破平等性之合理性探讨 | 第61-66页 |
1. 一般债权间的优先性排序对债权平等性的破坏 | 第61-62页 |
2. 规则可操作性问题 | 第62-64页 |
3. 出路的探索 | 第64-66页 |
(四) 小结 | 第66-67页 |
结论 | 第67-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附录:作者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