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油料作物论文--油菜籽(芸薹)论文

气候变化和管理措施对澳大利亚和中国油菜生产的影响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5-24页
    1.1 中国油菜产业发展情况第15-16页
    1.2 国际油菜产业发展历史及现状第16-18页
    1.3 国内外有关油菜生理生态研究第18-21页
        1.3.1 CO2第18页
        1.3.2 土壤水分第18-19页
        1.3.3 温度第19-20页
        1.3.4 播种日期第20页
        1.3.5 肥料施用第20-21页
    1.4 国内外油菜作物生长模型发展历程第21-22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第22-24页
第二章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第24-33页
    2.1 研究内容第24页
    2.2 研究地点的选取第24-25页
    2.3 试验数据及文献资料获取第25-28页
        2.3.1 澳大利亚试验数据背景第25-26页
        2.3.2 中国试验文献资料第26-27页
        2.3.3 油菜试验地区气候概况第27页
        2.3.4 土壤数据第27-28页
        2.3.5 中国试验点的油菜种植信息第28页
    2.4 数据分析方法第28-29页
    2.5 APSIM-canola 模型简介第29-32页
    2.6 研究技术路线第32-33页
第三章 APSIM-canola 模型的校正和检验第33-41页
    3.1 模型检验方法第33页
    3.2 长江流域冬油菜生长模型的校正和检验第33-38页
        3.2.1 冬油菜生育期校正和检验第33-34页
        3.2.2 冬油菜生物量和产量校正和检验第34-36页
        3.2.3 冬油菜品种模型参数调试第36-38页
    3.3 北方春油菜生长模型验证第38-39页
        3.3.1 春油菜生育期及产量校正和检验第38页
        3.3.2 春油菜品种模型参数调试第38-39页
    3.4 讨论与小结第39-41页
第四章 气候变化对澳大利亚和中国长江流域油菜的影响第41-63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41-43页
        4.1.1 研究材料第41-42页
        4.1.2 研究区概况第42页
        4.1.3 数据获取第42-43页
        4.1.4 试验设计及数据分析第43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43-59页
        4.2.1 CO2升高背景下不同温度及水分条件对澳大利亚油菜的生长与发育影响第43-49页
        4.2.2 长期气候变化背景下 CO2升高对长江流域油菜的影响第49-56页
        4.2.3 不考虑 CO2肥效作用下气候变化对长江流域油菜的影响第56-59页
            4.2.3.1 冬油菜各生育阶段气候要素的变化特征第56-57页
            4.2.3.2 长期气候影响下冬油菜生育期和产量的变化第57-58页
            4.2.3.3 长期气候条件下温度的变化与生育期及产量的关系第58-59页
    4.3 讨论与小结第59-63页
第五章 双用途农业模式在澳大利亚和中国石门地区实施的可行性探讨第63-73页
    5.1 材料和方法第63-64页
        5.1.1 研究区概况第63-64页
        5.1.2 数据获取第64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64-71页
        5.2.1 双用途农业-春油菜在澳大利亚及中国石门地区的尝试第64-68页
        5.2.2 双用途农业-冬油菜种植模式在中国石门地区的模拟第68-70页
        5.2.3 探讨长江流域冬油菜双用途农业模式的经济效益及适应性第70-71页
    5.3 讨论和小结第71-73页
第六章 APSIM 模拟肥水交互效应对冬油菜种植措施的建议第73-81页
    6.1 材料和方法第73-74页
        6.1.1 研究区概况第73页
        6.1.2 数据获取第73-74页
        6.1.3 数据分析第74页
    6.2 结果和分析第74-79页
        6.2.1 不同降水年型及施氮量对长江流域油菜产量的影响第74-76页
        6.2.2 水肥效应协同分析第76-79页
    6.3 讨论与小结第79-81页
第七章 气候变化对中国北方春油菜的影响第81-98页
    7.1 材料和方法第81-84页
        7.1.1 研究区概况第81-82页
        7.1.2 数据分析第82-84页
    7.2 结果与分析第84-95页
        7.2.1 20 世纪 70 至 00 年代的春油菜产区气候要素的时空分布特征第84-86页
        7.2.2 春油菜各生育阶段内气候要素的时空分布特征第86-90页
        7.2.3 气候变暖背景下春油菜严重低温冷害时空分布格局第90-92页
        7.2.4 气候变暖背景下春油菜严重干旱时空分布格局第92-93页
        7.2.5 气候变暖背景下三省春油菜产量的影响第93-95页
    7.3 讨论与小结第95-98页
第八章 结论与主要创新点第98-99页
    8.1 分析与评价 APSIM-canola 模型应用到中国油菜品种的模拟效果第98页
    8.2 气候变化对澳大利亚和中国长江流域油菜的影响第98-99页
    8.3 澳大利亚双用途农业模式在湖南石门地区实施的可行性第99页
    8.4 基于 APSIM-canola 模拟降水量及水肥交互试验对油菜产量的影响第99页
    8.5 气候变化对北方三省春油菜的影响第99页
主要创新点第99-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06页
附录第106-111页
致谢第111-112页
作者简介第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相关候选基因的分离鉴定、表达规律及调控功能研究
下一篇:转不同外源基因提高薯类作物抗逆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