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6-40页 |
1.1 凡纳滨对虾生长发育过程及研究进展 | 第16-20页 |
1.1.1 凡纳滨对虾胚胎发育过程 | 第16页 |
1.1.2 凡纳滨对虾幼体变态发育过程 | 第16页 |
1.1.3 虾蟹蜕壳与生长的研究进展 | 第16-20页 |
1.2 甲壳动物生长性状当代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 第20-26页 |
1.2.1 当代基因组学及功能基因组学在甲壳动物中的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1.2.2 甲壳动物基因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 | 第21-26页 |
1.3 凡纳滨对虾生长性状相关候选基因 | 第26-35页 |
1.3.1 MSTN/GDF11 | 第26-30页 |
1.3.2 核受体超家族成员 EcR、RXR 及 E75 | 第30-31页 |
1.3.3 EcR | 第31-33页 |
1.3.4 RXR | 第33-35页 |
1.3.5 E75 | 第35页 |
1.4 功能基因的研究方法 | 第35-39页 |
1.4.1 功能基因筛选技术概述 | 第35-36页 |
1.4.2 GeneFishingTM技术 | 第36-38页 |
1.4.3 基因功能研究方法概述 | 第38页 |
1.4.4 RNA 干扰技术及其在甲壳动物生长发育研究中的应用 | 第38-39页 |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39-40页 |
第二章 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相关候选基因的筛选 | 第40-55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40-46页 |
2.1.1 材料 | 第40-41页 |
2.1.2 方法 | 第41-46页 |
2.2 结果分析 | 第46-52页 |
2.2.1 凡纳滨对虾腹部肌肉组织总 RNA 的提取 | 第46-47页 |
2.2.2 3 月龄凡纳滨对虾大小虾腹部肌肉组织中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 第47页 |
2.2.3 差异表达序列测序及同源分析 | 第47-48页 |
2.2.4 qRT-PCR 验证各 DEG 在大小虾腹部肌肉组织中的表达 | 第48-49页 |
2.2.5 不同月龄凡纳滨对虾腹部肌肉组织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 第49-50页 |
2.2.6 差异表达序列测序及同源分析 | 第50-51页 |
2.2.7 qRT-PCR 验证各 DEG 在各月龄凡纳滨对虾腹部肌肉组织中表达 | 第51-52页 |
2.3 讨论 | 第52-54页 |
2.3.1 关于实验样品的选取 | 第52页 |
2.3.2 关于 GeneFishingTM技术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的利弊 | 第52-53页 |
2.3.3 关于差异表达基因 | 第53-54页 |
2.4 小结 | 第54-55页 |
第三章 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相关候选基因的克隆鉴定 | 第55-89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55-58页 |
3.1.1 材料 | 第55页 |
3.1.2 方法 | 第55-58页 |
3.2 结果分析 | 第58-83页 |
3.2.1 LvRpL18、LvSNRPG 及 LvRpL7 cDNA 的克隆及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58-64页 |
3.2.2 LvMSTN/GDF11 cDNA 的克隆及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64-69页 |
3.2.3 LvEcR、LvRXR 及 LvE75 cDNA 克隆及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69-83页 |
3.3 讨论 | 第83-87页 |
3.3.1 对虾基因克隆策略 | 第83-84页 |
3.3.2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序列进行分析的方法及意义 | 第84-86页 |
3.3.3 EcR 及 RXR 基因的可变剪接 | 第86-87页 |
3.4 小结 | 第87-89页 |
第四章 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候选基因 mRNA 的表达规律 | 第89-106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89-91页 |
4.1.1 材料 | 第89-90页 |
4.1.2 方法 | 第90-91页 |
4.2 结果分析 | 第91-99页 |
4.2.1 各基因 mRNA 的组织分布 | 第91-93页 |
4.2.2 各基因 mRNA 发育的时序表达谱 | 第93-94页 |
4.2.3 各基因 mRNA 在各蜕皮阶段的表达分析 | 第94-99页 |
4.3 讨论 | 第99-104页 |
4.3.1 利用 qRT-PCR 技术检测基因 mRNA 表达的意义及可靠性分析 | 第99-101页 |
4.3.2 各基因 mRNA 的组织分布情况 | 第101-102页 |
4.3.3 各基因 mRNA 的发育表达谱分析 | 第102-103页 |
4.3.4 各基因 mRNA 在各蜕皮阶段表达情况 | 第103-104页 |
4.4 小结 | 第104-106页 |
第五章 凡纳滨对虾 RpL18、SNRPG、RpL7 及 MSTN/GDF11 蛋白的表达分析 | 第106-127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106-113页 |
5.1.1 材料 | 第106-107页 |
5.1.2 方法 | 第107-113页 |
5.2 结果分析 | 第113-124页 |
5.2.1 LvRpL18、LvSNRPG、LvRpL7 基因编码区及 LvMSTN/GDF11 成熟肽的扩增 | 第113-115页 |
5.2.2 各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115-116页 |
5.2.3 目的蛋白的诱导表达 | 第116-118页 |
5.2.4 重组蛋白的亲和层析纯化 | 第118-119页 |
5.2.5 pET-32a (+)-LvMSTN/GDF11-MP 的诱导表达及纯化 | 第119-122页 |
5.2.6 RpL18、SNRPG、RpL7 及 MSTN/GDF11 蛋白定量分析 | 第122-123页 |
5.2.7 RpL18、SNRPG 及 RpL7 蛋白在对虾体内表达的 Western-blot 检测 | 第123-124页 |
5.3 讨论 | 第124-126页 |
5.3.1 原核表达载体及菌株的选择 | 第124-125页 |
5.3.2 原核表达条件的优化 | 第125页 |
5.3.3 蛋白纯化的方法比较 | 第125-126页 |
5.4 小结 | 第126-127页 |
第六章 各基因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调控功能的研究 | 第127-155页 |
6.1 材料与方法 | 第127-131页 |
6.1.1 材料 | 第127页 |
6.1.2 方法 | 第127-131页 |
6.2 结果分析 | 第131-148页 |
6.2.1 LvRpL18、LvSNRPG 及 LvRpL7 功能及其关系研究 | 第131-137页 |
6.2.2 LvMSTN/GDF11 功能分析 | 第137-139页 |
6.2.3 LvEcR、LvRXR 及 LvE75 功能及其关系分析 | 第139-148页 |
6.3 讨论 | 第148-153页 |
6.3.1 LvRpL18、LvSNRPG 及 LvRpL7 对肌肉生长的调控作用及相互关系 | 第148-151页 |
6.3.2 LvMSTN/GDF11 对肌肉生长的调控作用 | 第151-152页 |
6.3.3 LvEcR、LvRXR 及 LvE75 对生长的调控作用研究 | 第152-153页 |
6.4 小结 | 第153-155页 |
第七章 主要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 第155-156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155页 |
7.2 创新点 | 第155页 |
7.3 研究展望 | 第155-156页 |
参考文献 | 第156-177页 |
附录 | 第177-189页 |
缩略词 | 第189-190页 |
致谢 | 第190-191页 |
作者简介 | 第191-1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