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选题缘由 | 第9-11页 |
1.1.1 区域活动对幼儿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 第9页 |
1.1.2 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幼儿区域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 | 第9-10页 |
1.1.3 个人的研究兴趣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1页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1-13页 |
1.3.1 幼儿区域活动 | 第11-12页 |
1.3.2 指导策略 | 第12页 |
1.3.3 幼儿教师指导策略 | 第12-13页 |
1.4 文献综述 | 第13-20页 |
1.4.1 关于幼儿区域活动的研究 | 第13-15页 |
1.4.2 关于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 | 第15-17页 |
1.4.3 关于研究现状的分析与评述 | 第17-20页 |
第2章 研究设计 | 第20-29页 |
2.1 研究目的 | 第20页 |
2.2 研究对象 | 第20页 |
2.3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2.4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2.4.1 观察法 | 第21页 |
2.4.2 访谈法 | 第21页 |
2.5 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 第21-22页 |
2.5.1 研究资料的收集 | 第22页 |
2.5.2 研究资料的整理 | 第22页 |
2.5.3 研究资料的分析 | 第22页 |
2.6 研究的分析框架及操作性定义 | 第22-29页 |
2.6.1 研究的分析框架 | 第22-23页 |
2.6.2 观察记录表 | 第23-24页 |
2.6.3 分析工具的操作性定义 | 第24-29页 |
第3章 幼儿区域活动教师指导策略研究结果 | 第29-42页 |
3.1 幼儿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的整体状况 | 第29-30页 |
3.2 不同区域教师指导策略的差异 | 第30-36页 |
3.2.1 不同区域教师指导时机的差异 | 第30-32页 |
3.2.2 不同区域教师指导角色的差异 | 第32-33页 |
3.2.3 不同区域教师指导方式的差异 | 第33-34页 |
3.2.4 不同区域教师指导内容的差异 | 第34-35页 |
3.2.5 不同区域教师指导效果的差异 | 第35-36页 |
3.3 不同年级教师指导策略的差异 | 第36-42页 |
3.3.1 不同年级教师指导时机的差异 | 第36-37页 |
3.3.2 不同年级教师指导角色的差异 | 第37-38页 |
3.3.3 不同年级教师指导方式的差异 | 第38-39页 |
3.3.4 不同年级教师指导内容的差异 | 第39页 |
3.3.5 不同年级教师指导效果的差异 | 第39-42页 |
第4章 分析与讨论 | 第42-48页 |
4.1 幼儿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的整体特点 | 第42-43页 |
4.2 不同区域教师指导策略的差异 | 第43-46页 |
4.3 不同年级教师指导策略的差异 | 第46-48页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8-52页 |
5.1 结论 | 第48页 |
5.2 建议 | 第48-49页 |
5.2.1 教师的指导应该照顾到各个区域,提高对其他区域(如棋艺区、茶秀)的关注度; | 第48-49页 |
5.2.2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要把握时机,适时适度 | 第49页 |
5.2.3 明确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角色 | 第49页 |
5.2.4 教师指导内容应多关注情感方面 | 第49页 |
5.3 研究不足 | 第49-50页 |
5.4 研究展望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附录 | 第56-73页 |
致谢 | 第73-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