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6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排水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确定方法 | 第11-24页 |
·日本 | 第11-14页 |
·维姆法 | 第14-17页 |
·美国FHWA方法 | 第17-18页 |
·美国NCAT方法 | 第18-20页 |
·西班牙 | 第20页 |
·比利时 | 第20-21页 |
·丹麦 | 第21-22页 |
·澳大利亚 | 第22页 |
·我国排水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确定方法 | 第22-24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页 |
·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第二章 排水沥青混合料分形特征研究 | 第26-43页 |
·以分形(FRACTAL)理论为基础的集料粒形定量分析 | 第26-33页 |
·分形理论基础与分维的确定 | 第27-29页 |
·集料粒形的定量分析 | 第29-33页 |
·粒径的表征与比表面积理论 | 第33-36页 |
·粒径的表征值 | 第34-35页 |
·比表面积 | 第35-36页 |
·集料的分形特征 | 第36-39页 |
·集料粒径分布的分形 | 第36页 |
·级配的分形 | 第36-37页 |
·体积分形与空隙率计算 | 第37-38页 |
·表面积分形与比表面积计算 | 第38-39页 |
·分形体积与分形比表面积的数学模型 | 第39-41页 |
·Sierpinski海绵 | 第39-40页 |
·建立Ds和Dv的数学关系 | 第40-41页 |
·小结 | 第41-43页 |
第三章 排水沥青混合料比表面积确定方法研究 | 第43-67页 |
·排水沥青混合料试验原材料及级配组成 | 第43-51页 |
·排水沥青混合料试验用原材料的确定 | 第43-49页 |
·排水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的确定 | 第49-51页 |
·比表面积计算 | 第51-58页 |
·根据级配曲线走向分三段计算比表面积 | 第52-55页 |
·每段分别进行比表面积计算 | 第55-58页 |
·试验测定集料比表面积 | 第58-63页 |
·国内外比表面积测试方法 | 第58-59页 |
·比表面积室内试验方法 | 第59-63页 |
·不同分段方式确定总比表面积对比分析 | 第63-64页 |
·比表面积分形模型与我国现行规范的比较 | 第64-65页 |
·小结 | 第65-67页 |
第四章 排水沥青混合料沥青膜厚度预估与性能检验 | 第67-83页 |
·综合路用性能预估排水沥青混合料沥青膜厚度 | 第67-75页 |
·高温稳定性 | 第67-70页 |
·低温稳定性 | 第70-72页 |
·水稳定性 | 第72-75页 |
·综合路用性能推荐合理沥青膜厚度 | 第75-76页 |
·我国规范方法与分形模型方法最佳沥青用量对比 | 第76-81页 |
·我国规范确定排水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 | 第76-80页 |
·分形模型确定的最佳沥青用量与规范方法对比分析 | 第80-81页 |
·小结 | 第81-83页 |
第五章 排水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预估模型 | 第83-89页 |
·排水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预估模型 | 第83-85页 |
·最佳沥青用量预估模型 | 第83页 |
·集料比表面积预估模型 | 第83-84页 |
·沥青膜厚度预估模型 | 第84-85页 |
·实例计算 | 第85-89页 |
·实例计算1 | 第85-87页 |
·实例计算2 | 第87-8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89-92页 |
·主要结论 | 第89-90页 |
·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与建议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