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绪论 | 第8-16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一) 校规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有序进行的必要条件 | 第8页 |
(二) 初中校规中出现的“反教育”现象引起了各界热议 | 第8页 |
(三) 初中校规及其实施中的“反教育”现象,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 第8-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9页 |
(二) 实践意义 | 第9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9-14页 |
(一) 关于初中校规的相关研究 | 第9-12页 |
(二) 关于“反教育”现象的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三) 关于初中校规“反教育”现象的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4-15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五、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第一章 校规的基本理论 | 第16-26页 |
一、校规的内涵 | 第16页 |
二、我国校规的产生与发展 | 第16-18页 |
(一) 古代重视道德规范的学规 | 第16-17页 |
(二) 民国时期偏重行为规范的校规 | 第17页 |
(三) 现代校规的人本化走向 | 第17-18页 |
三、校规的功能探析 | 第18-20页 |
(一) 校规的正向功能 | 第18-20页 |
(二) 校规潜在的负向功能 | 第20页 |
四、校规的属性 | 第20-22页 |
(一) 校规的合法性:与国家法律、法规保持一致 | 第20-21页 |
(二) 校规的合理性:对学生的要求符合常理 | 第21-22页 |
(三) 校规的教育性:对学生的言行举止具有引导性 | 第22页 |
五、校规制定的相关依据 | 第22-26页 |
(一) 校规制定的教育法律、教育政策依据 | 第22-23页 |
(二) 校规制定的教育理论依据 | 第23-24页 |
(三) 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是校规制定的客观依据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初中校规及其实施中“反教育”现象的理性思考 | 第26-31页 |
一、“反教育”现象的内涵 | 第26页 |
二、初中校规及其实施中“反教育”现象的特征 | 第26-28页 |
(一) 初中校规及其实施与法律法规相冲突 | 第27页 |
(二) 初中校规违背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 第27-28页 |
(三) 初中校规及其实施背离教育活动的初衷 | 第28页 |
三、初中校规及其实施中“反教育”现象的危害 | 第28-31页 |
(一) 初中校规及其实施中的“反教育”现象影响身心健康发展 | 第28-29页 |
(二) 初中校规及其实施中的“反教育”现象激化师生、家校之间的矛盾 | 第29-30页 |
(三) 初中校规及其实施中“反教育”现象影响教育目标的实现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初中校规及其实施中的“反教育”现象状况调查--以安阳市G县两所初中为例 | 第31-46页 |
一、调查设计 | 第31-32页 |
(一) 调查对象 | 第31页 |
(二) 调查内容 | 第31-32页 |
(三) 调查方法 | 第32页 |
二、调查结果 | 第32-46页 |
(一) 初中校规制定中的“反教育”现象 | 第32-35页 |
(二) 初中校规文本中的“反教育”现象 | 第35-39页 |
(三) 初中校规实施中的“反教育”现象 | 第39-46页 |
第四章 初中校规及其实施中“反教育”现象的成因探析 | 第46-53页 |
一、初中校规及实施中存在“反教育”现象的学校内部原因分析 | 第46-49页 |
(一) 学校管理人员对校规的认识存在局限性 | 第46-47页 |
(二) 初中学校校规制定程序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有待加强 | 第47-48页 |
(三) 部分教师执行校规的能力不强且道德素质有待提高 | 第48-49页 |
二、初中校规及其实施中存在“反教育”现象教育主管部门的原因 | 第49-51页 |
(一) 教育法律法规不完善,校规制定缺乏相关依据 | 第49-50页 |
(二) 教育主管部门对校规制定和实施缺乏严格监督和正确指导 | 第50-51页 |
三、初中校规及其实施中存在“反教育”现象的社会文化影响 | 第51-53页 |
(一) 社会中传统师生关系观念的误导 | 第51页 |
(二) 社会中功利主义与浮躁风气对教育者的影响 | 第51-52页 |
(三) 懒政思维影响下产生的“以管代教”现象 | 第52-53页 |
第五章 初中校规及其实施中“反教育”现象的转变对策 | 第53-60页 |
一、转变初中校规及实施中“反教育”现象的理念指引 | 第53-54页 |
(一) 初中校规的制定与执行过程中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 第53页 |
(二) 初中校规的制定与执行过程要渗透教育为主、约束为辅的理念 | 第53-54页 |
二、教育主管部门要成为初中校规制定的指导者和监督者 | 第54-55页 |
(一) 教育主管部门要颁布规章制度确定校规制定的合法程序 | 第54页 |
(二) 教育主管部门要详细界定教师管理学生的正当方式和违法方式 | 第54-55页 |
(三)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校规执行情况的监督 | 第55页 |
三、初中学校转变校规及其实施中“反教育”现象的措施 | 第55-60页 |
(一) 规范校规制定的程序,确保校规制定过程的民主化 | 第55-56页 |
(二) 初中校规制定要以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准绳 | 第56页 |
(三) 减少校规中生活类、交往类的细则,给学生适度的自由 | 第56-57页 |
(四) 通过多种途径宣传校规,营造良好的制度氛围 | 第57-58页 |
(五) 教师要提高管理能力和道德修养,合理运用惩罚 | 第58页 |
(六) 加强对学生的纪律精神和自律能力的培养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附录 | 第63-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