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前言 | 第8-9页 |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页 |
3 文献综述 | 第9-15页 |
3.1 运动损伤的相关研究 | 第9-14页 |
3.1.1 运动损伤的概念 | 第9页 |
3.1.2 运动损伤的常用分类方法 | 第9-10页 |
3.1.3 运动损伤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3.1.4 运动损伤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3.2 运动安全态度的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3.2.1 运动安全态度的定义 | 第14页 |
3.2.2 运动安全态度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4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5-17页 |
4.1 研究对象 | 第15页 |
4.2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4.2.1 文献资料法 | 第15页 |
4.2.2 问卷调查法 | 第15-17页 |
4.2.3 数理统计法 | 第17页 |
5 结果与分析 | 第17-25页 |
5.1 初中生发生运动损伤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 | 第17-20页 |
5.1.1 不同性别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差异 | 第17-18页 |
5.1.2 不同年级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差异 | 第18页 |
5.1.3 不同性别运动损伤学生在运动损伤分类上的差异 | 第18-19页 |
5.1.4 不同年级运动损伤学生在运动损伤分类上的差异 | 第19-20页 |
5.2 运动损伤学生易损伤运动项目的情况 | 第20-21页 |
5.3 运动损伤学生易损伤部位的情况 | 第21页 |
5.4 运动损伤率 | 第21-22页 |
5.5 运动损伤初中生运动安全态度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 | 第22-23页 |
5.5.1 不同性别运动损伤学生运动安全态度的差异 | 第22页 |
5.5.2 不同年级运动损伤学生运动安全态度的差异 | 第22-23页 |
5.6 苏南城区运动损伤初中生运动安全态度特征分析 | 第23-25页 |
5.6.1 损伤和无损伤学生运动安全态度分析 | 第23页 |
5.6.2 运动损伤发生频率运动安全态度特征分析 | 第23-24页 |
5.6.3 运动损伤学生运动损伤程度运动安全态度特征分析 | 第24页 |
5.6.4 运动损伤学生损伤缓急运动安全态度特征分析 | 第24-25页 |
5.6.5 技术相关损伤运动安全态度特征分析 | 第25页 |
5.6.6 运动损伤皮肤或粘膜损伤运动安全态度特征的分析 | 第25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25-27页 |
6.1 结论 | 第25-26页 |
6.2 建议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30页 |
附录 | 第30-34页 |
致谢 | 第34-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