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基本电子电路论文--振荡技术、振荡器论文--振荡器论文

基于改进噪声模型的压控振荡器设计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18页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13-16页
        1.1.1 压控振荡器研究状态第15-16页
        1.1.2 研究压控振荡器的意义第16页
    1.2 论文研究内容第16-17页
    1.3 论文组织结构第17-18页
第二章 压控振荡器的原理及噪声模型第18-29页
    2.1 引言第18页
    2.2 振荡器的分类第18-24页
        2.2.1 双端.反馈系统第18-20页
        2.2.2 单端能量补偿系统第20-23页
        2.2.3 品质因数的物理意义第23-24页
    2.3 压控振荡器的相位噪声第24-25页
        2.3.1 典型的相位噪声模型与品质因素第24页
        2.3.2 理想情况下的振荡器的相位噪声第24-25页
    2.4 常见相位噪声模型第25-28页
        2.4.1 Leeson噪声模型第25-26页
        2.4.2 基于Hajimiri噪声模型的分析第26-28页
    2.5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基于改进VCO噪声模型的理论分析第29-45页
    3.1 引言第29页
    3.2 振荡器基础第29-31页
        3.2.1 LC振荡器第29-30页
        3.2.2 能量守恒约束条件第30-31页
    3.3 注入小电流源的无噪声振荡器第31-40页
        3.3.1 相位和幅度调制第31-32页
        3.3.2 AM/PM调制载波的非线性响应第32-34页
        3.3.3 噪声电流AM和PM分量传递函数的推导第34-40页
    3.4 噪声系数第40-42页
        3.4.1 谐振损耗中的噪声第40-41页
        3.4.2 非线性引起的噪声第41页
        3.4.3 泛化结论第41-42页
    3.5 ISF和相量分析法的等价性证明第42-43页
    3.6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四章 压控振荡器的设计与实现第45-76页
    4.1 压控振荡器的设计指标第45-50页
    4.2 压控振荡器的架构选取第50-56页
        4.2.1 NMOS交叉耦合振荡器第51页
        4.2.2 NMOS-PMOS交叉耦合压控振荡器第51-52页
        4.2.3 PMOS交叉耦合振荡器第52-53页
        4.2.4 电流偏置PMOS振荡器噪声因子的推导第53-56页
    4.3 电感的分析和选取第56-62页
        4.3.1 电感值的计算第58-62页
    4.4 可变电容管的分析与选取第62-65页
    4.5 仿真实验数据第65-68页
    4.6 电路的版图设计第68-71页
        4.6.1 版图的对称性第68-69页
        4.6.2 寄生效应第69页
        4.6.3 噪声分析第69-71页
    4.7 电路的版图的仿真第71-75页
    4.8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76-78页
    5.1 全文总结第76页
    5.2 后续工作展望第76-78页
致谢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87-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功率放大器数字预失真的算法分析与实现
下一篇:S波段小步进频率源的设计